第十一章 最大的粮仓(2/3)
着刘存手指的方向听他介绍后,才知道计划秋收后开工的水库工程是多么巨大,对整个铁器、陶瓷、农具和船舶制造等等,将会产生何等重大的影响。尽管王杞对工业一窍不通,但他从刘存与五名技艺高超的匠师对话中,仿佛看到一长溜竖立在引水渠旁飞速转动的水车,看到利用水流落差带动的巨大铁锤,以及给冶炼炉鼓风的一座座巧夺天工的装置。
次日一早,王杞尚未从诸多匪夷所思的知识冲击中平静下来,刘存又把他拉到海边,三里长的海岸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砖木,近千人正在修建码头和防波堤。
“南面沿岸高低排列的,就是你说的盐田?”王杞拉住刘存,指向十几块大小盐田询问。
刘存刚和两名负责海港防波堤修建的匠师商量完毕,正好想去看看暴晒了数日的盐卤形成情况,于是把满腹好奇的王杞带到南面两块最大盐田的交接处。
刘存用多齿木耙反复搅动盐田,观察片刻从岸边折取一节树枝放到盐田液面,看到树枝飘在上面不再沉下,转向身后一群盐工大声吩咐:“可以把这两块田的盐卤引进边上的卤池了,今天过滤完两块大田的卤水,明天下午至少能得到上万斤精盐。”
盐工们立即兴奋地动起来,有的往下方规整的卤池里铺草盖席加盐泥,有的疏浚盐田出水口,有的不厌其烦地检查卤池下方的晒盐场,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王杞忍不住询问:“这十二块高低错落的盐田有多少亩?要是都弄成了,能得多少斤盐?”
“这只是第一批盐田,加起来差不多八十亩,要是这次顺利的话,一茬能生产三万斤盐左右。半个多月来,咱们的两百盐工按照我说的方法反复弄了一个月,虽然获得几千斤盐,但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可尽管这样,当初得到几千斤雪白海盐时,半辈子累死累活的两百盐工都哭了,所以他们现在才越干越有劲。”
说到这,刘存抓起一把盐泥慢慢搓开:“后来我抽空与盐工们呆了几天,反复试制之后,发现问题出在盐泥上,现在这盐泥算是能用了,别看它黑乎乎的不起眼,里面都是盐啊!只需放到太阳下晒半天,就能看到一颗颗雪白的盐晶凝结在上面。”
王杞捏了捏盐泥,又四处查看一番,回到刘存身边大为感叹:“没想到海盐还能这么制,怪不得你敢对县衙众官做出承诺,要是这十几里长的海岸全修上盐田,恐怕每月能获得数十万斤海盐啊!”
刘存笑道:“现在知道我当初为何不惜一切也要拿到盐官的职务了吧?我粗粗估算一下,从明年起,咱们每月将从海盐中获得不低于三十金的纯利,还能随着盐田的不断增多而增长,等到码头和防波堤建好,咱们开始造大海船,抓紧时间培养一千名船工,争取在明年开春之前组建近海捕捞队,明年秋天之前拥有十条大海船做生意,把咱们冶炼工坊、陶瓷工房、绸布工坊、盐场制造的东西源源不断卖出去,赚到钱用来接纳流民开荒种地,一步步扩张咱们的实力和地盘。”
王杞非常清楚刘存的志向,所以没有任何震惊,反而略微兴奋地询问:“打算再接纳多少流民?”
“明年秋收之前,至少接纳两万。”刘存随口而答。
王杞大吃一惊:“两万?老天!可能吗?”
刘存严肃地点点头:“能办到,昨晚吕平派来快马送信,糜家明确提出要求,包销咱们的金刚陶和彩陶,价格颇为公道,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承诺要粮有粮,要铁给铁,哪怕要蜀地的锦缎和赤铜都不在话下,只要大汉有的东西,他们就能给咱们弄来。”
王杞略微放心了:“如此一来,咱们完全可以叫糜家拿徐州和扬州的粮食来换,接纳一批批流民就有了保障,至少入冬之前能接纳五千青壮,唯一担心的是如今外面太乱,要是粮食不能及时运进来,近万张嘴不好办啊!”
刘存指向前方的大海:“大哥,其实这才是咱们最大的粮仓啊!”
“你是说捕鱼?”王杞迅速反应过来。
刘存点点头:“海里除了鱼,还有数百种东西能吃,大哥你住在海边这么些年也知道,潮落后到海边走一趟,一整天的饭菜都不用愁了,哈哈!要不咱们现在去试试?”
王杞想了想:“好!”
八百多壮劳力正在修砌的码头边沿,停泊六艘约四丈长的小渔船,数十余从流民中挑出的渔夫在岸边一排柱子前修补渔网,看到刘存和王杞到来,纷纷停下弯腰施礼。
刘存走到边上一位身高七尺虎背猿腰、全身黑亮的肌肉块块隆起的大汉面前:“老鲍,能出去转一圈吗?”
年逾三十的老鲍咧开嘴,露出满口洁白牙齿贱兮兮地笑道:“今天是二十三,海潮最小出海最安稳,但走远了可不行,万一有个好歹,乡亲们们恐怕要撕烂我,还请主上多多包涵。”
刘存不悦地问道:“老子在你们眼里,就那么无能?”
老鲍连忙鞠躬:“主上恕罪,这海里和岸上不一样啊!嘿嘿!呃……小的没别的意思,请主上别和小的一般见识啊!”
刘存恼火不已,一脚踹翻强壮的老鲍:“鲍老三,老子本想等大船造好之后,让你担任船队总管,没想到你这孙子这么没卵子!别以为你水上水下功夫好,没人敢得罪你,你这样的武技还入不了老子法眼,要是你不服,随时可以找老子试试。”
刘存说完飞快脱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