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将军今何在(2/3)
没有资历的将领压下去,或被监禁,或降职留用,而一些边军的老将,尤其是何茂等随同他一起参与夺权的老将。一概委以重用。等一切都安排好,中军营帐才发放出闵少顷身死的消息,随即花集安让一些老将各自去部属处传达军令,若有动乱,兵马随时调动压。这一夜。霍病的三千敢死队一直在城外虎视眈眈,令城内本先对此次夺权事件不服的一些将领不敢妄动。谁都知道霍病是为这次的夺权而来的,有这个大杀神在,谁捣乱谁就要死,而这次夺权又是自上而下,只要中上层将领被控制住。下层将领已经很难有作为。这一夜间要做的事情虽多,但城内基本未发生流血事件。到第二日上午,整个金尧城的两万多边军,已全在花集安这中军主帅的控制之下。
花集安稳定住军心,马上调集军队准备再次深入突厥腹地,另一方面。因为他是擅自夺权自封的主帅,还必须要向皇帝请罪,于是他用请罪的奏本模式陈述事情始末,一方面对刘愈所遭遇的不幸表示愤慨,同时将闵少顷的恶行公诸于世,在这样情形下,他也知道。新皇不认他这个主帅也要认,除非新皇想让边军彻底失控。
在花集安尚未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情况下,他已经擅自下达命令,令齐方和张诸率领尚在边关的四万边军出关协同彻底平定突厥。等朝廷得知这消息,齐方和张诸已经率军出征,根本未将朝廷的旨意放在眼里。本来让齐方和张诸去边关,朝廷是想一举拿下关中地区的军权,再挟制闵少顷,将闵少顷军权解除,现在齐方和张诸却与花集安狼狈为奸。置朝廷旨意若罔闻。
朝廷中文官武将,包括新皇和两相,都感觉到没有刘文严,他亲手培养起来的这批武将难以驾驭,袁博朗甚至在得到消息后。在雅前殿当着六部官吏和皇帝痛斥道:“一群狼子野心图谋不轨的贼匪!”
有刘文严在,这些人不敢这般造次,刘文严也一向好说话,不会让新皇太过难堪,毕竟苏彦是刘文严亲手培养起来的帝王,刘文严也是新皇的师傅。现下刘文严不在,这些人感觉到政治危机,再不把朝廷的命令当回事,要出征,也不用请示皇帝的意见,回头只需要说一句,这是前锋将军遗命便可!
论如何,朝廷方面现在想让花集安撤军已经不可能了,想夺权也是不可能的。大顺朝的十几万边军,全部落在刘愈旧部属的控制之下,好在他们的目的并不在谋反,而是将目标放在草原突厥人身上。
大军调动,粮草供应是个问题,本来袁博朗也想用粮草来逼迫花集安退兵。但花集安就是有自己的办法,军前有规矩,任何粮草供应,须从长安征调,直接可从地方运往前线。也就是说,花集安想调粮食,也可以用自己中军主帅的身份,从地方调粮。
本来袁博朗觉得地方那些官吏应该都很老实很乖,不敢跟朝廷为敌,但他忘了,现在不但刘愈的旧部属控制着边军,如今江南、淮南、江右等地,也是在刘愈旧部属的掌控之下,从江南往北,淮北山东这些地方,也忌惮于军权的压力,这些地方的官员,在得到边军调粮的命令之后,都是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就将粮食运到前线,甚至比朝廷之前调粮都要积极。
军令大于山,至于朝廷的命令,对地方官吏来说等于是一纸空文。
到这时,满朝文武大臣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以前显然低估了刘文严的权力,当初刘文严在京城赋闲时,他们只当他是一个权臣看待,现在看来,刘文严的特权已经大到可以做一个冕的帝王。可惜,这一切是在刘文严不在的时候才体现出来。
现在冕的帝王变成花集安,他可不会给新皇什么面子。
“要是师傅在就好了。”苏彦在不得不在给花集安委任状上盖下玉玺的时候,才感慨道,“要是师傅在,他有什么事,一定跟朕商议。做什么事也不会让朕为难。”
边军在得到援兵和粮草供应之后,如虎添翼,马不停蹄开往草原腹地。
边军将士就好像猛虎一样,不给草原人任何生机,但凡婚潮军队掠过,牲畜存。花集安也知道草原补给的困难,他下定心思要以战养战,用突厥人的牛羊肉,来当顺朝军队的军粮,只有这样,才也许真的有机会能捣破突厥王庭。
此时大顺朝征讨大军,主帅花集安,副帅闵少顷和齐方,中军营帐并非全都是刘愈的嫡系,花集安用人很有哲学,他善于调动一些边缘人物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主帅的信任。尤其是花集安对何茂的重用,令边军将士感受到花集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既不像闵少顷的强势,又不像刘文严的冷漠,他更像是三军的大家长,处理事情井井有条。任何中上层将领,但凡有事情要找花集安,都可以见到,也会倾听这些将领的意见和建议。
在刘文严和闵少顷相继离开帅位之后,大顺朝军队前所未有的齐心,所有人似乎都怀着一个目的,那就是捣破突厥王庭,让突厥这个名词彻底成为历史。同时也是告慰刘文严的在天之灵。
但他们显然忽略了突厥人对草原的经略。
草原之大,也完全超出了这些人的想象,那简直比华夏的故国,有过之而不及。
在进入草原腹地之后,一些困兽犹斗的突厥部族让花集安以为突厥人不过如此,但越往北,遭遇的抵抗越强烈,突厥人集合起来的军队也愈加强悍。在草原上,汉人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