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卷 二卅五暴戾初现(2/2)
他的理由也十分充足。点英省第一个动作,必定要起到千金买马骨的作用。但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毕竟是为国家选官,这马骨等级必不能太低,否则就是自打嘴巴,必会给世家出身的官员落下话柄。
因此,第一场千金之贾,必须要是一笔足够分量的买卖。
阿仇在等的,是那些居于千里之外,甘愿千里迢迢赶来,自认价值千金的……有分量的“马骨”。
而后,点英试的名声越流传越远,不但引来了许多来自投名帖,想要一举为官的青年人或者中年人,甚至还有许多人千里迢迢前来围观。
点英省每日都会收集各类名帖,然后一一细细筛选过,排成名册。另外,阿仇与一众同僚,也循序渐进地整理出了点英试的流程与主次。
第一场点英试,参与的人不过七十余人,但是却选出了二十余名或才名久传,或者武艺出众的寒门才子。甚至于其中有三位根本不是出于寒门,而只是世家之中不受重视,曾受打压的旁支或者庶子。
这一消息传出后,可说是天下震动。
然后阿仇便顺势在这时代浪潮中推了几把。
他着人选中了其中几人的身世来历,编出了精彩起伏的故事与剧目,让人与茶馆与梨园之中传唱演出,一举把这热潮推上了最高点。
随着点英省的名声越来越大,来投名帖的人也越来越多,里面不乏有些真本事的人,被这浩浩荡荡的声势所推动,而萌生了想要“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想念。就连民间,也慢慢兴起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说道。
明正元年秋,点英省的第一批官员被遣往就任。这一年,每一位点英试获得录取的官员,都有一篇策论记录在档,传递到了君王的手中。其中之后闻名天下的胡太师献上了《官论》,文大人提出了《闵农策》,而更后来,出自于晏九郎的《商论》和源自大燕名将莫长空的《十二屯兵策》等等,更是为大燕的强盛打下了基础。
而真正在这一年开始的策论,却只有《官论》和《闵农策》。
战争之世,粮草为根本。《闵农策》提出了多种改进农耕制度的细则,并提出十分详尽与细致的存粮运粮的规则,另外还制定了青稞法的实施标准。而《官论》在这个时候出现,可以说是和《闵农策》配合得恰到好处。
《官论》提出了监官制度,要求在大燕范围内,郡县级以上的官员,都配备一个监官,一个粮官。县官负责政令决策,监官负责廉政监管,粮官负责钱粮出入。若是任何一个部分出了差错,那么渎职者依律惩处,而知情不报者去职查办。
这个制度一旦执行,相当于让三方彼此互相监视,对于提出这个奏折的胡溪来说,可以说是招惹来无数敌意和非论。但是新帝却是一力保下了这位年轻官员,甚至还兴致勃勃地提出:“不如知情不报者罪加一等?”
满朝文武顿时尽数噤声,这个提议着实太过歹毒,简直是逼着官员彼此盯梢敌视……但是陈文珝语带笑意,别人又弄不清楚他到底是玩笑还是当真。
半晌,才有老臣上前陈奏道:“臣看胡大人的提议就很好。”
陈文珝笑道:“……既温卿觉得好,那便这样了吧。诸卿家可还有异议?”
堂下喧喧嚷嚷,自是议论不断,陈文珝却也不扰,只是笑看臣下乱成一团。阿仇立于众人之中却神态淡淡,不为所动。
只是从他这个角度看去,陈文珝身上多年的戾气,仿佛终于慢慢在光天化日之下泄了出来。
对方见他态度肃然,却是冲他微微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之前些无聊的时候和亲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说起了历史上的荒唐故事,亲友被我吐槽吐得连爆粗口。中途说到了杨广的丰功伟绩(两种不同含义上的),又说起汉哀帝,明宪宗父子俩。说起萧太后,武则天和杨玉环的“丈夫们”,然后又讨论到睡了姐夫的小周后,以及把睡了丈夫的妹子给收拾了的武则天和孝庄……还有很多其它其它,越说越觉得,历史永远比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