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冬天来了(1/2)
陈默从486医院回到c团有一段时间了。/p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休养,他的身体恢复得不错,腿上的伤接近痊愈。走起路来虽不灵便,但已经用不着拐杖。/p
工作上的事,同事们都体谅他、关照他。侯顺主任建议他探亲休假。/p
陈默不愿意。他受伤的事一直瞒着老家的父母,他必须等身体完全恢复之后,才能回家探亲。/p
作为军事记者,深入新闻现场采访暂时还做不了。战士通讯员写的稿子,他会帮助修改。政治处的重要文字材料,他也会参与讨论。/p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从指缝中溜走了。/p
……/p
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周末,西风呼啦啦刮了整整一夜。/p
早晨,陈默打开窗子,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尘土味。一场毫无征兆的沙尘暴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而至。/p
微小的沙尘从门缝中、窗缝里挤进来,落在桌面上,落在被子上,落在挂着的军装上,甚至连人的牙齿缝隙中,似乎也塞满了沙粒。/p
太阳知难而退,远远地躲到沙尘后面去了。室外的能见度很低,气温也降了,出门的人都戴上了头巾、帽子和口罩。/p
每年的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西域南部总要来几次沙尘暴,这已经成了固定模式。/p
老天爷执意如此,无非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这儿毕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p
冬天,就以这么一场突出其来的沙尘暴拉开了序幕。/p
当地人管沙尘暴天气叫“下土”,是相对于“下雨”而言的,其实很形象。人们在户外走一圈,衣服上会落下斑斑点点的微尘堆或者泥巴点。/p
如果没有风,没有雨,黄沙和灰尘会在空气中持续两三天。有几句童谣说得非常真切:西域人民真辛苦,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吃,晚上接着补。/p
这样的天气如果不是出现在周末,那么从训练场回来的每个战士,都会变成“兵马俑”。/p
幸好,这场沙尘暴是在周五晚上降临的,战士们不用在黄沙弥漫的空气中训练。/p
陈默走出那间小小的宿舍,步履蹒跚地来到机关干部的单身宿舍。/p
好几个月没有在c团待了,陈默想去看看老朋友的周末时光都是如何打发的。/p
机关干部的单身宿舍是一排老平房。有三十多年历史了。红色的墙砖有些已经风化,木制的窗户早已变形,关不严实。/p
每到冬天,冷风嗖嗖地往屋子里钻。不得已,机关干部只能用塑料布把窗户都蒙上。室内空气不流通也罢,只要不冻着就行。/p
这些房子老旧、简陋不说,关键是没有卫生间。大冬天的晚上,半夜起来上厕所,必须从头到脚穿戴好,出门走上三四十米,上完厕所回来再钻进被窝,好长时间又睡不着。/p
所以,冬天的晚饭,好多人是不喝汤的。/p
那排平房虽然装有暖气,但其实没有多大用处,管道老化严重,取暖的锅炉又功率不足,屋内就像是冰窖。/p
陈默决定先去一间暖和点的屋子看看。/p
政治处副主任刘天来和保卫干事郑东的那间房子最暖和。/p
刘天来是住单身宿舍的机关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有一个五岁的儿子,虽然作父亲多年了,但他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半年。/p
别的宿舍都是年轻人,火气大,也爱干净,没有生火炉,唯有刘天来和郑东的宿舍里生起炉子。/p
屋子里是暖和了,可是灰尘很大,三五天的工夫,白色的床单就变成灰色的。不过,为了取暖,这二位也顾不了那么多。/p
刘天来生活比较随意,从来不收拾房间,自己的那套生活装备,能简单就简单,能省略就省略。跟他相处共事,同事们没有一点压力。/p
刘天来也是一个武侠小说迷,不管是金庸还是梁羽生,古龙还是温瑞安,只要能借到的书,他就如饥似渴地读。/p
业余时间,他除了看小说就是打扑克,从来不上街,每月的工资基本不动,悉数寄给老家的妻子。/p
与刘天来截然不同,郑东的生活很讲究。一套高级西服,平时装在罩子里,挂在床头。因为宿舍里没有衣柜,单身干部的衣服都是压在木箱里的。/p
周末休息时,不管是否出营区,郑东都会换上西装,给自己、也给他人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p
郑东的床铺与其他军官的床也不一样。他买了一个厚厚的席梦思床垫铺在木板床上,高出普通木床一大截,上下床很不方便,可他觉得舒服。/p
郑东用的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防晒霜等生活日用品都是高档的,偶尔还用面膜做一下皮肤护理。生活方面,他不会亏待自己。/p
还有一件事,听起来更加令人咋舌。郑东竟然花二千元装了一部私人电话,而他的工资一个月只有五百元。/p
郑东在民乐县谈过几个对象,有部队医院的,也有地方政府的,都没谈成。他的眼头很高,尽管年龄不小了,他似乎不是很着急。/p
郑东的身材不管是穿军装还是穿西装,都是标准的帅哥,除了眼睛小点,其他方便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p
在紧张而单调的军营,郑东活得潇洒。最近,听说他又在跟一个姑娘谈恋爱。/p
陈默一进门,就感到一股暖风迎面扑来。再看那小小铸铁火炉,已经烧得通红,炉子上坐着的水壶正冒着白气。/p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