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盛唐之风流》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盛唐之风流 () >> 第五十四章 将了裴行俭一军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24859/

第五十四章 将了裴行俭一军(1/2)

文成公主出嫁时,不知皇帝李世民是如何想的,在为文成公主准备陪嫁的嫁妆方面可是表现的非常大方,许多书籍、种子、工匠都成为了的陪嫁物,随文成公主入吐蕃。

这些陪嫁的书籍、工匠等,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世界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

而这一切,全部无偿送给了吐蕃,这让吐蕃人迅速“开化”!

还有,文成公主入吐蕃后,还亲自教习吐蕃人耕种、纺织等技术。

大唐先进的耕种、制造技术及其他工艺在吐蕃国内生根发芽。这些技术的传授,还有书籍、种子和工匠的作用,使得短短几年内吐蕃的各种生产技术得到大幅的提升,促使其国力大增。

随着国力的提升,吐蕃的军力也越来越强大,成为我大唐最大的敌患,最终酿成悲剧、

依附大唐的吐谷浑被吐蕃灭了,青海被其占领,更有咸享元年的大非川兵败,及接下来的长安被吐蕃人攻占。当然现在大非川兵败和长安被吐蕃人攻占的事还未发生,但记载中历史上却有这些事。

后世时候官方的历史教科书上极力称赞文成公主入藏,说这次和亲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这真是睁眼说瞎话,从历史记载中大唐与吐蕃之间近百年的纷争,数十万大唐军民因吐蕃人的入侵而亡中就可以知道,这是非常荒谬的理论,可以用汉jian论调来形容,根本没从当时的中国人----唐朝人角度去想,也不把当时的唐人当中国人!

那时候大唐与吐蕃是两个国家,相互间的争斗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后世时候中国与i本之间的纷争是一样的,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什么狗屁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融合,不是要汉人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的!作为汉人,作为中国人,就要从汉人、从中国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做出定论的。不能说千多年后,吐蕃的后人变成了五十六民族的一部分,就把千多年以前与汉人的争斗都归到民族间的争斗,什么“兄弟”间的矛盾。

试想,要是很多年后,世界大同了,大和民族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那十几年的抗i战争就可以完全无视了?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的人,就不是英雄,而成为阻碍民族大融合的“罪人”了?

这是何等荒谬的理论!

虽然还没完全将自己当作大唐人,但王晨还是为原来历史中的这几段屈辱史而悲愤,骨子里那份激情和热血让他越加对几十年前的这次和亲而愤愤。他也知道,他现在身处的时代,大唐正在遭受吐蕃人的入侵,甚至他也差点命丧吐蕃人之手,对吐蕃人,他有着彻骨的仇恨。

宣泄是在不知不觉间开始,也在说话说的激动后一发不可收拾。说到义愤填膺处,王晨甚至丝毫没去顾及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三品职的大唐高官,差不多把面前这个人当成了以前的同学、朋友,尽情、随意地发泄,说完后有一种早已淋漓的感觉!

裴行俭听的目瞪口呆,他实在想不到,如此一个少年人,竟然会有这般想法。

王晨的这些想法与他有过的观点类似,但却比他的所想更进了一步,理解上更有深度,让他有点震撼。这个少年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何人教他的?

为何对贞观时候的事了解的这么清楚?

他也有点想不明白,为何王晨敢在他面前,如此说先皇的不是,就不怕他斥责吗?

不过裴行俭也很快收住吃惊的神态,闪着jing光的眼睛注目前王晨,似要把王晨看透一般,好一会才说道:“王公子,你所说的观点很让人惊叹!”

“裴大都护认为小子所言没道理吗?”王晨并没意识到他这种言论在这个时代被人向朝廷告密后会有什么后果,也没去想裴行俭会不会恼怒他说这番贬斥先皇的言论,而只是单纯地想知道,裴行俭有没有认同他的观点。裴行俭是一位智者,王晨地与这个大唐名臣实际接触前就有这种想法,盖因为历史的记载中,差不多将裴行俭记载成一位有未卜先知能力的人,王晨觉得他这种新颖的观点裴行俭肯定能理解,至少不会吃惊,他希望能越来越让裴行俭刮目相看。

“非常有道理!”裴行俭用力地点点头后,心里越加惊叹起来的同时也露出了些笑容:“某认同你的观点,也不瞒你说,对于吐蕃的事,对于当年和亲的举措,某也有与你相似的观点!只是,和亲的事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现在贬损先皇所做这件事,也与事无补!”

这个少年人,见识非常不凡,他对王晨越加有兴趣了,也在王晨稍一愣神间,也不忘提醒了一句:“王公子,这些话你可以与某说,但希望你不要与其他人说,这些话是不能堂而皇之地讨论的,现在朝堂上特别的事儿多,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因言获罪!你应该明白我话中意思的!”

裴行俭这话让王晨有点吃惊了,他在说话时候,并没想过因言获罪的后果,他想着盛世大唐,国力强盛,百姓自信心满满时候,是可以随便说话的,白居易那首《长恨歌》不就是直接写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吗?杜甫的诗作中还有许多是针砭时政的,他们并没因言获罪啊?

但听裴行俭这么一提醒,再想到裴行俭就是“因言获罪”,非议武则天的事,而被贬到安西来任长史的,并且一呆就是十几年。裴行俭是被人告密的,要是没人告密,那可能不会获罪!

嗯,武则天当政的时候

状态提示: 第五十四章 将了裴行俭一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