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小秘密(大修重看)(1/2)
丁家夫妻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好几天,丁凯都吃得小肚子鼓鼓,一脸满足相的回家。丁凯妈等他睡着了去看他,他还会在梦里吧唧着小嘴回味儿。
“志聪,过两天去谢谢人家吧?”董芝兰有些过意不去,关上丁凯的房门对老公说:“凯凯老在别人家吃饭,我们不能像不知道似的。”
“嗯,这两天很快就把事情办完了,咱们提点礼物去。”
大人们在商量着攀交情,小孩子们在学校里也愈加亲近。
下了第二节课做完早操之后,季惺会在校园门口等季恪和丁凯,一起去吃点零食加餐。
校门口吃的东西很多,人气最高的是水煎包、硬发糕和碗儿糕,价格便宜量又足。特别是雪白的碗儿糕,蓬松软糯,香甜可口,带着一点点微酸的回味,一个也才两角钱。
季恪买发糕有研究,那个卖发糕的北方汉子,两角钱的发糕比一角钱的只多一点儿。所以小季恪每次都是让他切两个一角的,还把这种技巧交给了丁凯,那汉子只能瞪着眼给他们切四块。
但最好吃的是八宝饭,有一个专门的门面。每天早上在店门口的炉灶上有两个大锅,一个里面蒸着小碗小碗的枣泥糯米饭,一个煮着银耳汤。八宝饭要五角钱一碗,店家先是打一碗浓稠的银耳汤,再用小刀一旋,把小碗里的枣泥糯米饭整坨挖出来放在银耳汤里,上面还要撒糖冬瓜、红绿丝和葵花米,用小勺一搅拌,尝一口,那香滑的滋味真是能吃得把舌头都咽下去。
学校门口还有卖煮洋芋(土豆)的。都不是正规做生意的人,而是附近一些没事做的老头老太太,挑选个大卖相好的黄洋芋煮得软绵,放在篮子里,上面盖着小棉被保温,挎到一小的门口。一角钱一个,分加辣椒和不加辣椒。
丁凯第一次吃这个的时候,被季恪撺掇着买了加辣椒的。老太太用一个小刀把洋芋划成两半摊开,撒上调好盐和花椒的红辣椒面,又把两半洋芋合在一起递给小孩儿。
季恪教丁凯撕掉洋芋的皮,才让他一口咬下去。
丁凯才嚼了两下,就感到一阵强烈的热辣刺激着舌头,舌尖想被针扎了一样疼痛。这种辣椒可是很正宗的遵义辣椒,最大的特点就是猛!弄得不怎么能吃辣的丁凯手一个哆嗦,就把只咬了一口的洋芋掉在了地上滚在墙边。
季恪目瞪口呆,随即噗嗤一声,指着丁凯笑起来,“你你你!哈哈哈,你怎么不能吃辣啊!”
丁凯辣红了小脸儿,口中还有那一小块洋芋,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强忍着辣味又嚼了几下。黄洋芋淀粉充足,吃起来口感十足棒,适应了辣椒之后,搭配黄洋芋好像真是挺好吃的。丁凯遗憾地看着地上掉那两半洋芋。
第二节课后的早餐就像打仗一样,常常吃到一半就听见上课铃声响起来,所有门口或站或蹲吃东西的小孩儿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飞奔着朝教室里跑。
而放学之后,学校门口的小摊贩会更多,几乎一条街都是,小孩儿可以轻轻松松的便逛便吃。这时季惺的主要任务就是防着弟弟去买那些脏脏的零食。
头一个就是“绞绞糖”。这种糖是一个中年人蹲在校门口卖的,下面是个小火炉,上面是一锅红色糖稀,粘性很大。有小孩儿要买,这中年人就用两个短短的小竹签伸到糖稀里一绞一绞地裹起一团来,拉高之后自然脱离,把两个竹签递给小孩儿,一角钱一份。小孩儿可以拿着两根小竹签继续绞,感觉特别好玩儿。不想绞了,就可以放到嘴里抿着吃掉。
还有“涮米豆腐”和“糖水”都是季家禁止季恪去买的。
涮米豆腐是凉拌米豆腐的简约版。凉拌米豆腐也是g市的特色小吃之一,颜色微黄,有特殊的米香味,切成指头大小的一条条,然后加上油辣椒、大头菜、盐菜、油酥豆、炸花生、葱花、蒜泥水、酱油、盐、味精、醋拌匀,就可以吃了!这东西属于g市小吃中的“凉粉凉面”系列,同系列的还有卷粉(米皮)、豌豆粉、凉面等等。一年四季都有,但是夏天吃最痛快。
可学校门口的涮米豆腐可没那么配料,切成了颗粒状,然后摊主拌上一大碗辣椒酱油醋佐料水,小孩儿要来吃,两角钱一碟子米豆腐颗粒,用小竹签叉了,在佐料水里蘸一蘸、滚一滚,就可以吃了。一碗佐料水从早上卖到下午,多少竹签在里面涮,季惺坚决不允许季恪去吃这个。
糖水就更脏了,就是白糖水加点染料,柠檬黄啊、油菜红啊、靛蓝啊,五颜六色,用一尺长一寸宽的长方形塑料袋一装,这就要钱了。每每喝完之后,舌头都会被染色。这种东西想着都不干净,哪里还可以吃?
一到放学,季惺和丁凯就会合力架住不停闹腾的季恪。
“不许去!”季惺揪着季恪的后脖领子,“那些东西不干净!”
季恪挣扎着,“不嘛!我就要买!你不让我买我去告妈妈!”
季惺很坚决:“你告妈妈也不许你去买!”
那时季惺个子比弟弟高,揪着他不撒手,伸长手臂,人离得远远的。季恪转来转去要打哥哥,却碰都碰不到。
丁凯在旁边劝季恪道:“季惺哥哥说得对,我爸爸说,不干净的东西吃了会拉肚子。”他帮季惺倒推着季恪走了。
眼看离零食摊位越来越远,季恪只好灰心丧气地转身跟着两人回家属区。
所以说,在季惺的心目中,季恪太皮太不乖,丁凯才是他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