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生于1871》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生于1871 () >> 第二十六章 新式武器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240139/

第二十六章 新式武器(2/2)

身增加了尾翼设计,使榴弹的投掷距离也大大增加,基本实现了当初的设计目标。炮上的光学瞄准镜则采用德国人生产的。

在南苑的靶场,5名接受过训练的近卫军炮兵将负责两款新型迫击炮的试射任务。5个人的分工是,炮长作为整个小组的指挥,随身携带备用零件和工具。一炮手,负责瞄准,携带底钣和炮架,二炮手负责装填炮弹,携带炮神和瞄准具。三炮手,负责安装引信,调整装药和输送炮弹,携带炮弹和发射药。四炮手,负责观察和警戒,携带炮弹和单兵武器,必要时协助三炮手工作。

这样的安排是在试验阶段,真正作战时期,刘少卿的计划是四门炮组成一个炮排,指挥的炮长由排长担任,这时一组炮手就变成四人。当然,到时候为了弹药等设备的携带,肯定还要安排其他的辅助士兵的,这个以后再说。

随着一声令下,五名精壮的炮兵带着其中一门暂定编号为1891型的60迫击炮的武器进入发射阵位。

“准备!”

伴随着调度人员一声令下,士兵们开始安置火炮。炮长首先用望远镜观测目标,同时一炮手迅速用工兵铲在地面刨了一个小坑,然后将底钣放入坑中,随后对着大概方位支好炮架。二炮手则放下炮身并将炮尾放在底钣上锁好。随后一炮手二炮手两人合作将火炮放在支架上并且调整概率水平。而炮长则走到炮身后用铅垂线矫正炮身上的刻线。是目标和炮身处于一个水平面上。而与此同时,三炮手和四炮手则打开弹药箱,为炮弹安装引信,随时准备射击。

“整个组装工作不超过五分钟,很快的速度。”刘少卿说道。

随行的工厂技术人员和炮营营长刘军附和着点点头。“这种火炮需要的架设技术非常简单,即使是新兵,架设的时间也不会长多少。困难的是瞄准。所以,卑职建议,在之后的配属中,最好将受过训练的老兵作为炮长和一炮手、三炮手。”刘军随后建议道。

刘少卿赞同他的意见:“没错。我也是这样认为。”

在几人交谈的过程中,炮手已经完成了火炮的预调和瞄准工作,随即,一枚高爆榴弹被击发了出去。

‘轰’!

远处预设的靶位腾起了一团硝烟,待硝烟散去,立即有士兵上去确认毁伤情况。

“报告!炮弹实际落点偏离主目标五米。从四周设置的木耙来看,弹片散射程度良好,毁伤半径在十二米左右。”

刚才试射的炮弹采用的是强装药,从射程来看,达到了一千四百米。之后,士兵们又分别采用不同当量装药来进行射击实验,并对最大射速做了测试。

从实验的数据来看,六十毫米迫击炮的射程最大可达一千四百五十米,采用高爆榴弹的毁伤范围为十二米,采用普通榴弹的毁伤半径是七米。采用最大仰角和最低装药射击,可以打击二百米外的目标。最大射速每分钟二十发。

在新型火炮的研制过程中,刘少卿最终没有采用皇上所建议的设计一种小口径、可以和步兵投掷手榴弹同步使用的火炮。因为他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六十毫米口径迫击炮的重量和射速完全可以实现步兵伴随进攻的需要,如果产量和后勤跟得上,完全可以配置到连、排一级使用。而且射程、威力都是小口径投掷武器所不能媲美的,所以,最终他果断放弃了小口径榴弹投掷武器的设计,而将精力完全放在了迫击炮上。

测试完六十毫米口径,士兵们又测试了1891式8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并获取了相关数据。至于原本计划的120毫米迫击炮,因为新的生产炮管儿的设备还没有从德国运到,所以还没开始制造。

测试完两种火炮,刘少卿开始验收新式机枪。

该枪采用近卫军步兵使用的步枪枪弹,每个供弹弹匣装弹三十发,射速可调,理论上最高能达到280发每分钟。不过刘少卿并不打算在战争中采用这么高的射速,那是马克沁的活儿。而且因为该枪采用的是气冷设计,过高的射速会导致枪管儿过热,将的枪械的使用寿命,增加故障率。不过现在是试验阶段,还是要看看最大射速和枪管儿的可靠性数据的。

“这把枪虽说比马克辛轻上不少,但是依然有十二公斤重,看来携带它的将是一个壮小伙子啊。”刘少卿稍显费力的拿起一个装满了子弹的1891年式轻机枪说道。

刘军道:“卑职认为,要想发挥这支枪的作用,只有一个人是绝对不行的。这把枪空枪重就超过了十公斤,再加上所需要携带的弹药和工具,我个人建议,一个轻机枪组四人是最低限度,不考虑携带配件和工具的指挥官,主射手负责携带机枪,副射手负责递补和警戒,而剩下的2个人是弹药手,一个人理论上要携带8个弹匣左右。”

这个人员安排基本和刘少卿设想的差不多。考虑到未来近卫军可能面对的战争对火力的要求,以及迫击炮、马克沁机枪的补充,这种主要用于连、排支援的机枪将会以机枪班的形式出现在部队序列中。每个机枪班十五人编制,配备两挺机枪。


状态提示: 第二十六章 新式武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