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有歧见(1/2)
ps:因发布不慎,出现纰漏。第一个104章因在103章之后,第二个104章实为105章,请各位注意辨别,万分抱歉。
浙江方面什么面子也没给,提议三人谁都没能成为浙江都督。表面上看来,似乎革命党和光复会都没捞到便宜。但实际上,陈其美之所以不出任浙江都督是因为他觉得上海都督的地位更加要紧,但又不肯放弃浙江都督这个地位,就怂恿他的手下抬出蒋尊簋来。蒋是浙江诸暨人,同盟会员,同时又是立宪派名流蒋观云的儿子,在浙江新军作过标统,在广东当过协统,颇有名气,很容易就被各界所接受了。
而一心想要捞取这个位置的章太炎也好、陶成章也罢,都只能悻悻而归。特别是章太炎,四处碰壁,简直不爽到了极点,秦时竹推荐他任教育部长没有成功,想做浙江都督也没有捞到,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与章同样心态,遭遇排挤的立宪派绅士还有很多,他们的心情几乎是相同的,等到张謇拍电报把人民党南方支部的意思一讲。章太炎立即转怒为喜,再联想到在东北时秦时竹对他的礼遇和高看,逢人便说:“天下知我者,东北秦时竹耳,我当为知己者死。”从此,他成为秦时竹的铁杆追随者。
在一片喧嚣声中,袁世凯宣布解除唐绍仪北方谈判代表的职务。声明唐绍仪签订地关于国民会议的各项办法逾越权限。北京内阁政府概不承认,以后的谈判事项由袁世凯自己和伍廷芳直接电商。恰在这时,袁世凯却接到孙中山要他推翻清廷、实行共和的电报。电报称,只要袁世凯能做到推翻清廷实行共和,孙中山就把大总统的位子让给他。
袁世凯不肯相信孙中山的话,怕其中有诈,复电孙中山道:
“君主共和的问题,现在正应付于国民公决,所决如何,无从预揣。临时政府之说。未敢与闻。谬承奖诱,惭悚至不敢当。”
袁世凯急切之中又请来了英国公使朱尔典和《泰晤士报》记者莫理逊。
见到袁世凯沮丧的神色,莫理逊道:“袁先生东山再起,正是收拾残局的大好时机,怎么露出这样为难的样子?”
“实不相瞒,南方革命党人义气用事,实不了解中国复杂内情,执意共和,和谈似无诚意。中国有分裂地可能,大规模内战在即。所以我特别焦心。”
“难道总理真不赞成共和?”
“共和、立宪,名称不同而已。立宪即设君主,共和即为大总统,只不过立宪以首相行政府职权而已。共和、立宪,又各有国会,我也没有什么不赞成的,只是南方那些浮躁的革命党人,不知我国国情,煽惑人心。尤其是东北方面,更是执著于刀兵相见。贵国不也是君主立宪政体吗?有何不妥?不过。我也不是反对共和,只是觉得中国应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能阻止中国的分裂。”
“如此看来。是立宪还是共和并不是总理阁下最关心的,阁下最关心的是政府本身是否坚强有力,政府首脑是否有统治中国的威望。”
“正是。”
莫理逊闪烁着蓝眼睛,狡猾地说:“现在中国最有实力者还是袁总理,这是我们共同的看法。袁先生放心,我们都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有什么话,就直说。”
“正如莫先生所说,我们都是几十年地朋友了,我在练兵时,贵报就曾报导过我军军威;在下的许多危机,都是*二位兄弟的帮忙才得以化解的。此次恳请二位兄弟帮我度过这一难关。当然,如果南北为一。中国有强有力的政府。贵国的在华利益才能有保障。”
“我国政府获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重申大英帝国的铁路投资及其他通商事宜。理应受到贵国的保护,同时声明绝不会对中国混乱无序的局势袖手旁观。”朱尔典应道,“我国政府希望在贵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诸省亦应有很好的商机,特别是铁路矿业方面。同时,我国欲组织对西藏地民情地理考察,纯属科学考察,还请贵政府提供方便。”
“老朋友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不过孙中山可不一定答应。”
朱尔典给他吃定心丸:“我们会敦促南京临时大总统信守诺言,在袁总理作出行动后,让出大总统一职。”
袁世凯与朱尔典、莫理逊一番谈话后,心里更踏实了一些。
同盟会中坚人物也在会议南北议和之事。
宋教仁道:“先生如今怎么少了锐气,难道惧怕袁世凯不成?革命取得的成果难道能拱手让给他人?”
孙中山没有回答,大家陷入一片沉默。
胡汉民打破僵局道:“袁世凯要是做了总统,怎能保证共和政体的实行?恐怕共和会有名无实。袁世凯乃一武人,他地政府必定是军人政府;他的统治,必定是军事统治。名义上他是大总统,实又是一个皇帝。”
宋教仁说:“胡兄的看法正是我想说的,袁世凯凭军事而建政府,一定是独裁政府,强权政府,孙先生决不能让大总统一职。”
汪精卫一看形势不利,赶紧为袁世凯帮腔:“我曾身陷囹圄,早把生死置之度外,难道怕与袁世凯打仗不成?只是我亲见袁世凯对共和确有诚意,中国不可丧失此和平发展之良机。”
谭人风道:“老夫看,袁世凯数次出尔反尔,奸诈凶顽,此人最不可信。若孙先生让大总统一职,袁氏主持国政,恐怕中国永无宁日。到那时再采取行动,恐怕正如孙先所言:艰难远逾前日。”
孙中山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