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一步先,步步先!(1/2)
任杰是当时就骑了马向宣业城飞驰而去的。
陈风华这时候才知道,这位医官竟然会骑马!
虽然不比自己在现代骑的那么潇洒自如,那马看起来也不像是战马,但跑起来还是挺快的。
真要坐牛车或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城。
独留下来何啸天在风尘中不知道做何感想。
陈风华没理会他,扭头回去,准备先给那几个流民煎些药服用,缓解一下病情。
那些流民已经稳定下来。虽然和其他流民隔着一条路几十米远,但两边喊话都是能听到的。那边先来的流民中有人认识这边的几个,把情况说了一遍,这些流民情绪就稳定下来。
等陈风华带人把药拿来后,他们很配合的就喝了药。
那几个比较严重的,陈风华也给上了外敷的药。
想想,成药多方便!
现代的那些药膏一抹,就算不能根治,至少能减轻一点症状不是?
其实这个年代也有做成药的。药铺里虽然没有明清时就已经制成的那些药丸什么的,但膏药、散剂等成药还是有的。
有些没执照的走方郎中、铃医本身也是卖一些成药的,只是很多时候不完全对症,能缓解一下,就已经是很好了。
这年头,穷人得了病吃不起药,硬扛着才是普遍现象。
现在城里即给施粥,又给放药,这放在古代,是唐宋那比较富裕的朝代才有的现象,就算如此,也不普遍。
好在天然的消炎药如鱼腥草、穿心莲、蒲公英之类的还是有的,这些知识民间有流传,直到现代还在用。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常识了,其实这就是中医的普及——民间普及。当然如果你说是科学,那我也不和你争。
流民们的配合,让陈风华很是感慨。
看着哪怕是四五岁的小孩,面对那么苦的中药,都是一点不打吭的喝下去了,他想想现代给小孩吃药,几乎都是要加糖的。
不然有多少小孩硬是不吃啊!
底层的百姓真的是被儒家给“教育”的真的成了顺民,哪怕有一点点能活下去的可能,也是不会造反的。
所以古代说“官逼民反”,是真的道理,是事实,而不是形容。
给这些流民看完,吩咐他们能活动的去捡柴火,剩下的就在这里休息,陈风华便回转了帐篷。
自己也煎了药茶喝了做预防,然后才叹口中气,休息下来。
就这么等着其实也不是办法,陈风华想着现代的防疫过程,看看能不能从中找一些可用的经验来。
透过帐篷看着夏无伤在外面不停的呼喊着为数不多的几个士兵连轴转,甚至那两个刚好转的士兵都被他用上了,陈风华心想,这样可不行。
他立刻就出了帐篷,把夏无伤喊了过来。
何啸风远远的在卡口那边看着陈二郎和夏无伤商量了一会儿,夏无伤便冲陈二郎一拱手,很是服气的转身离开了。
看来是得了吩咐去干活了。
看到这一幕,何啸风嘴上不停的说着“有辱斯文”。
他和陈二郎都是由读书人转的郎中,“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是他们的信条。
读书人看不起武夫,这好像是天然的。
陈风华和军士混在一起,自然是“有辱斯文”的事件。
传出去是很丢人的。
但何啸风内心是嫉妒的。
夏无伤这些人是宣业城巡防营的,夏无伤还是军士,是什长,这一次时疫结束后,哪怕不高升,位置必然是稳稳的。
在宣业城,如果巡防营有关系,那做很多事情自然是很方便的。
比如出城出诊,回城晚了进不了城怎么办?
巡防营有关系,自然就容易通融。
只这一条,就足够了!
毕竟城外的地主可不少!
给那些人看病,得的好处可不会少!
陈风华自然不知道何啸风会想这么多,他看着夏无伤去最开始那些流民中挑人,这才放下心来。
夏无伤这一队士兵一共不过十来人,管理越来越多的流民,自然是吃力的。
以后会越来越吃力!
陈风华立刻就想到了“自治”。
后世碰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理?
农村有村长,城市里有楼栋长、巷道长,那么借这个方案过来,在这些流民中选一些没得病的,情况比较轻的,身体比较壮的人出来,给个名号,让他们维持秩序,岂不是很好?
省心省力啊!
而付出的,最多不过是施粥时多出一碗半碗来,那算什么?
宣业城仓库里粮食可不少,而且这时疫一出,那些大富商、世家必然是会捐粮出来的,不然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家破人亡也难免!
很快,先前那百十号流民中就选出两队二十人,夏无伤眼光极贼,任了两个队长,分别让他们维持秩序、督促捡拾柴火,并且分开两边流民,避免混杂。
流民们之间的秩序肉眼可见的就好起来!
派出去分隔两边流民的人也抽了回来。
夏无伤自己的士兵则作为机动和压制力量留在这里。
哪里有情况就会去哪里,以逸待劳,作用就会发挥的更大。
没一会儿,夏无伤就来到陈风华的帐篷里,一见到陈风华,就冲他一拱手:
“陈大夫,这一回夏某服了!还是你们读过书的人心眼活!此番举动,真是给夏某和兄弟们省了好大的事情!兄弟们都服陈大夫了!”
陈风华笑笑,说道:“这都是后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