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汉武挥鞭》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汉武挥鞭 () >> 第九章 文宗与太学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22524/

第九章 文宗与太学(2/2)

。朝臣们也都没什么想法,谁还没点小病小灾的。再说宫中嫔妃那么多,做皇帝的确实辛苦,偶尔旷工几天也情有可原。

恩,皇帝小病没有,小灾倒是有的。鼻青脸肿的皇帝正躺在皇后的椒房殿,盘算着怎么将自己的小灾变成太子的大灾。

“陛下,彻儿都已经跪了一个晚上了。”皇后摇了摇他的胳膊,娇嗔道。

“哼!”皇帝冷哼一声,翻了个身,只留给躺在身边的皇后一个后脑勺。

“禀陛下,太后娘娘派人来请太子殿下到长乐宫问安。”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内侍的禀报声。

皇帝呼的坐起身子来,想了想,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让太子先沐浴更衣再去,别让太后看着别扭。”

内侍领命而去。

皇帝无奈的看着皇后脸上得意的笑容,突然恶向胆边生,高呼一声“我要代表太阳惩罚你!”如饿虎扑食一般扑了上去。

“陛下,现在天都大亮了。”

“呔,何方妖孽,看我与你大战三百回合!”

“陛下。。。不要。。。。”

“陛下。。。我还要。。。”

此处省去十万八千里路云和月!!!

刘彻站在太液池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深深吸了一口气。

冒险了,也许是自己太急了,也许是太想在有生之年,能为这个多灾多难的伟大民族多做些事情,这才兵行险招。庆幸的是,事态的发展一直沿着自己计划中最好的方向推进。

《三字经》和《老子注》都是刘彻故意抛出去的诱饵。经过修改的《三字经》是和黄老之学最没有冲突的经典,而《老子注》是最能引起汉朝统治阶级高层重视的著作。有了这两篇名作打底,冒名顶替的作者卫绾一跃成为当代最顶尖的文宗。

不是文豪,是文宗,实打实的一代宗师!

刘彻通过这番惊才绝艳的表现,震撼了汉景帝和卫绾。而年老德勋的卫绾,又在刘彻的暗示下,说服了在朝堂上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东宫太后。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刘彻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太学!

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却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

在历史上,要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才采纳董仲舒的建议,长安建立了太学。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高等学府。太学出现的意义,远远的超越了四大发明,是汉武帝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后人每每称颂武帝的雄才大略,却独独不提太学,实在可笑可怜。

“略疏文采”的汉武帝,通过建立太学,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贡献了无数“fēng_liú人物”!

按照历史的轨迹,九年后景帝驾崩,年仅十六岁的刘彻将登上帝位,掌控大汉。

刘彻里,有着未来两千多年最精华的知识体系,但要将它们变为现实,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对于刘彻而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触而就,九年的时间,即使是换成后世新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也才刚刚完成义务教育。如果不现在就开始创立太学,等到刘彻登基再开始做,就会浪费宝贵的几年。几年啊!新中国初期的每一个五年计划,生产力都能飞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刘彻等不起,因此他必须现在冒险一试,推动太学的建立。

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学术疯子卫绾在见识了刘彻的旷古绝今的才华后,完全抛弃了年龄的界限,天天跟在刘彻后面请教学问,更以师礼侍之。

师有事,弟子服其劳。崇尚黄老之术的景帝和太后,在卫绾的鼓动和坚持下,终于同意在长安城南划出一地,设立太学,用来传播黄老之术。

太学中设五经博士五十名,教授《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和《黄帝四经》(即《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太学生入选,内由太常(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这固然与刘彻心中的太学还有很大差距,但至少是个重要的突破口。未来可以在不引发统治阶级强烈对立情绪的情况下,慢慢加入律学、书学、算学和格物学。

其实在后世的两千多年中,儒学也是经过了慢慢演化,逐渐融合和各家学说。儒家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强大的融合性。

而具有强烈排他性的黄老之学,在后世的研究中,也被慢慢的改造过了。刘彻脑海中的各种典籍,完全可以堆砌出一大批类似卫绾之类的一代文宗。通过他们巨大的威望和崇高的地位,潜移默化的将黄老之学改造为后世所谓的新儒学。

至于最后改造出来的学说,是叫新黄老之学,还是叫新儒学,不过是名称上的差异罢了。其实质上就是经过两千多年进化后,兼容并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后的中华民族文化。

要知道在历史上,汉武帝上台后推行的建元新政,引发了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学派强力围剿,以失败告终。由此引发的强烈政治风暴,几乎导致武帝的皇位不保。甚至到窦太后去世,武帝还花了好几年,做足了准备,才敢搞独尊儒术那一套。

这就是刘彻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对形势看得清,方向把的准,润物细无声。根本不需要和窦太后硬捍,甚至都不需要亲自出面,卫绾这些学术泰斗都会站出来为改/革摇旗呐喊。


状态提示: 第九章 文宗与太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