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一品富贵》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一品富贵 () >> 第四百十七章 一地鸡毛(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22484/

第四百十七章 一地鸡毛(下)(2/3)

顾辽东了,甚至从辽东投奔辽国的女真部抽出勇士,支援前线。接到宋九命令后,石显蛊惑乌玄明乘机反攻。

一度又将黄龙府与长春州等城池拿下,然后进军通州。就在这时候,杨延昭风尘朴朴到达通州,依照宋九的命令,让乌玄明迅速撤回黄龙府,并且扫荡附近各族。一度将铁骊等大部族差一点打残,一些小部族直接灭族。本来力量就不如乌玄明,况且又抽调了一些勇士去了幽州。

然后将各族向兀惹城等辽东深处转移,让黄龙府附近除了几座城池外,几乎荒无人烟,然后毁掉城池撤回去。没有了百姓,没有了房屋,又是那么地远,辽国以后再想征讨这里,将会头痛了。

一颗打残的毒瘤重新生了出来。

前年辽国讨阻卜。杀其酋长挞剌干。宋辽开战后。辽国同样负担沉重,税务加重,阻卜各部复叛。但就是宋九,都未指望他们能成大事。主要人口少,各部分散不齐心,早晚还会败,但这会一点一滴削弱辽国的力量,加重辽国的负担。

……

岐沟关残败,有多少尸骨,就有两倍以上的孤儿寡母,毕竟辽国恐怕一半以上的尸骨也找不到了。

无数人家痛哭流啼。

然而有人哭,便有人笑。

赵普终于看到好处了。幸好俺下来了,不然俺也有错误啊。

因此写了三封劄子,递给赵匡义。

第一份主题是那些契丹人本就不是我中原的对手,由于经常迁徙,难以管理。所以古来帝王都任其自生自灭。陛下你何等英明,何必将契丹当作一回事。推测陛下一定是偏听小人蛊惑,才有不恰当的出师之举吧。我强烈要求惩罚这些小人,以免他们欺君祸国。忠言逆耳,容易获罪,无论陛下是杀是剐,我不后悔今日言论。

他退下了,以为这一回再也不可能东山复起,因此对时局了解得不清楚。

所以第一封信到了京城,赵匡义十分郁闷。

严惩主谋,主谋就是我啊。

宋琪也郁闷,赵公,俺们对你可不错啊,为什么你要对我落井下石?

赵普第二封信又来了,为了配合北伐,我们南阳摊派了多少军费,百姓如何如何的苦,可以看到,就是攻下幽州,战争也会持续下去,那么国家会更加动荡,所以千万不能出兵了。

赵匡义:百姓这么苦啊,那我就再也不出兵了……

事后宋九得知,十分郁闷地想,这一幕怎么这么熟悉呢,难道赵普是前世的某个大佬穿越过来的?内部要管理的,但对外嘛,以和为贵,以抗议为主流,不就是打打脸吗,管它是大国或是小国打的,俺忍了就是。

不过所谓软弱的宋朝,应当比他前世要好得多,至少敢打。而且没有了西夏牵制,宋九虽心情悲愤,但在心中仍有信心。

不久,赵普第三封信到了,奸人怂恿陛下出征,宰相、言事官们不能阻止,所以他们都有罪,如果不加惩罚,怎能警戒后来人?

赵匡义终于会意,此次北伐朕没有错,乃是宰相之过,言臣之过,前线诸将之过。

因此宋九回京的路上便听到一些风声,说是闻听曹彬撤兵,赵匡义便料到大事不好,在宫中说,岂有敌人在前,而却军以援刍粟,何失策如此?于是立派使让曹彬向新城与米信会师。曹彬不听,终于导致北伐失败。

宋九有些晕。

他就在前线,曹彬回雄州就食,也写了诏书,到了雄州好几天,才接到诏书。况且在路上还耽搁了数天时间。

这个要说到宋朝的特脚递,也就是最快的快马通信。

宋朝曾用它创造了从广州五天就将消息传到京城的古代速度奇迹。而河北尤关到国家根本,道路更加通畅,速度更快。因此王继恩与刘全圭这才不要命地赶了两天两夜多,便到了京城。尹继伦四天将两千轻骑跑到雄州。

若是赵匡义有些远见,早在曹彬没有抵达雄州之前,诏书便到了军中,那时候那来的争吵?

况且自己在信中说得那么清楚。

虽没有完全说对,可大约上还是说出来了。

然而赵匡义的反应在哪里?

算明白了,曹彬,你同样犯了严重错误,替朕顶包吧。

赵匡义早就会意过来,便给赵普回了一封信,收复燕云是朕的大志,我也是为了救边民,恢复旧疆,并非好大喜功,穷兵黜武,你要体谅我的苦心。其实只怪主将不听朕的部署,才导致北伐失败。如今边境有备,敌人敢来入侵,必让他们有来无回。你是社稷忠臣,收到你的信,我又感谢又惭愧啊。

赵普回信,我前些日子不知实情,乱说一气,现在我明白了,陛下决策是对的,一切错在主将。既然边境无忧,我就不用担心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不战为好。陛下知道,我这人向来没什么雄心壮志,年纪又大了,又没有立下功劳,只有尽忠报答陛下。

俺要报答你啊,可在这乡下如何报答呢?

懂的。

赵普递来金光灿灿的梯子,赵匡义难道不知道下吗?

将赵普四封信给大臣传阅,赵普好忠心啊。大家伙儿明白了,赵普是好人,我们一定向他学习。

暂时还没有起用赵普。

其实赵匡义现在仍觉得对某个人很羞愧……但宋九若不明智,现在是好事,然而将来却未必是好事。

于是将御史中丞辛仲甫提为给事中参知政事,他是赵普的亲信,宋九同样也推荐过,但确实是一个良吏。

知制诰

状态提示: 第四百十七章 一地鸡毛(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