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且将新火试旧茶(2/3)
一笑。不管是从于内心,还是忠于臣道,只要不悔当初选择,不管是恶果还是苦果,能承担自可弥补,这是比犹豫不决,空留遗憾更有用的法子。
这便是周女王要告诉宋锦书的。
“若想要重新消除你们二人之间的隔阂,其实并不难。”周女王眼神狡黠,见宋锦书上了她的贼船,便继续引导。
新朝百官部署,宋锦书可用丞相之名上秉周女王,宛南关莘奴大将军垂垂老矣,已然到了解甲归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澹台不言于宣德宫变救驾有功,是接替宛南关大将军人选。至于莘奴,大可给他个位于安阳王城的清闲官职,比如统管宫门的卫尉、统领之类。至于莘家的其他补偿,首先是归还囚禁在星宿宫的莘巫祝自由身,且使她继续掌管星宿宫,巫臣占卜,祭神之事。
其次,为了避免莘折桂和莘思年的悲剧发生,明令玉氏后世,不允许再纳入莘氏女入后宫。
其三,准许莘氏女入朝为臣,辅佐周女王,同宗亲公卿的男子享有同等权利,亦可自立门庭。
宋锦书依照周女王的指点,于夜半回到丞相府书写奏疏时,回想这天所发生的一切,越想越觉着是周女王为他挖了一个大坑,还明令让他自己埋自己。
似是自卓政殿商讨重新部署百官之时,周女王便有意无意地要将周地的兵权,全部掌控在太子的手中。
谋臣与协政之臣后面慢慢渗透便可,韩子的紾尚阁亦是提供人才之所,手掌兵权,便是谁都不敢再生谋逆的心思了。
宋锦书望着盈盈烛光所笼罩下的古琴,温和地笑了起来。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书写着奏疏。
他这一生本就是为她才成为了安阳的丞相,若是被她算计,也是理所当然。
于第二日卓政殿朝立议事,宋锦书上秉周女王奏疏,一些玉氏的旁支宗亲似是约好了一般,一同出言反对。
这些宗亲旁支所居之位,大抵都是人微言轻的官职,宋锦书还未来得及开口反驳,却都被周女王的几句话随意地搪塞了过去。
二人颇有默契,一人奏请,一人应承,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其他人也全都插不上嘴。
于是,待少公子醒来之时,澹台不言已成为了周地镇守宛南关的镇安大将军。
闻讯是宋锦书于朝立议事奏请周女王,让澹台不言接替莘奴,前往宛南关为将。
少公子心中可算是舒坦了些。
他最信任澹台不言,自然也属意澹台不言掌兵,可如若是自己向周女王奏请,难免会被他人落下觊觎兵权的口舌是非。
若是宋锦书来奏请,不但比任何公卿,尤甚是以少公子马首是瞻的那几个公卿的奏请更有信服力,也是了却少公子的一件心头大事。
少公子甚至开始怀疑,宋锦书先前的疏远和嫌隙,是否会是有意为之。从而在周女王登机之后,制衡这些属于前朝的公卿势力。
毕竟,有些前朝公卿,虽认同周女王为九州正统,却并不认同少公子。每每少公子奏请一件事情,无论对安阳有益于否,这些个公卿十分热衷于否定少公子。
宋锦书倒是利用这波制衡的方法,将这些前朝老臣归于自己的身边,虽不能在短时间内让他们认可少公子,但至少不会再给少公子添乱,也许今后还会为少公子助力。
少公子起身饮了三盏汤药,唤来一直服侍他的净伊为他梳洗更衣,一路往卓政殿去了。
自女王登基后,除却就寝时在清溪宫,剩下的时间,大都在卓政殿处理公事。
原本宣德宫为每位先周王的寝殿,周女王登基之后,按照常理也是要入住宣德宫。
许是宣德宫变时沾染了太多血腥,惹得周女王不喜,便命宫中工匠拆了宣德宫,将寝殿变成了饮宴楼,并更名为朝阳阁。
少公子走到卓政殿时,瞧见周女王同宋锦书正一同坐在暖阁的廊下。二人之间不见丝毫君臣礼节,远远瞧去,倒是像多年的知己老友。
近身服侍周女王的寺人监名唤元机,是周女王为虢国长公主时,宋锦书安排在长公主府上,负责打点事宜的管事寺人。周女王登基后,用不惯宫内的生人,便将原来长公主府上的寺人和婢女们都带入了宫里。
元机见少公子,沉稳地俯身行拜礼,示意少公子稍作等候,而后快步行至周女王身旁禀报。
“维摩快来,孤今日尝到个新鲜的茶汤,快进来尝一尝。”周女王唤着少公子来。
少公子行至廊下,跪坐于宋锦书身旁。
他瞧见案上摆着一樽陶瓮,陶瓮之中盛装着黛色的茶汤,而茶汤里正盛开着一朵紫色的菊花。
少公子双眸微闪,如若这味道闻起来没错,面前的茶汤正是暗香裛露。
周女王从一旁的冰鉴中拿出一只冰玉盏,盛放了茶汤后递给少公子:“快些尝一尝,这是丞相新学来讨你欢心的。”
少公子并未听进周女王的话,他接过冰玉盏,一饮而尽。
这暗香裛露的味道仍旧是入喉清冽,甘甜不腻,就像是福祥公主亲手做的一样。
“敢问丞相,这茶汤是向谁学来的?”少公子强压着激动,可声音莫名地颤抖。
宋锦书似是知道少公子会对这茶汤感兴趣,他未有疑虑,同周女王眨了眨眼后从容地道:“并非是臣学来的,而是小住在臣府上的一位小友亲手炖煮的,太子若是感兴趣,臣下次便带着太子一道去府上,来认识一下这位小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