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程家(1/2)
到了月底,程府的侯妈妈来了。
程府每月月底会把下月的供奉银子送到庵堂,再过来看看这位表小姐的情形。
侯妈妈穿着体面,头发抹的锃亮,簪着一根鎏金簪,手上是个翠绿镯子,不知底细的还当是个富家太太。
侯妈妈敷衍地屈身请了安,“表小姐万福。”
像这种不是每日见的主子,奴才见了是要磕头请安的。
幼菫仿佛没觉得不妥一般,客气地请侯妈妈坐下喝茶。
侯妈妈也不像一般奴才,只虚着坐椅子前三分之一,以表恭敬,却是实实在在地坐下了。她心里是没把这没靠山的表小姐当正经主子看的,明眼人都知道大夫人是没想着让她回去的。
侯妈妈喝了口茶,“来的时候大夫人叮嘱,让老奴定要来看看表小姐,大夫人一直惦记着表小姐呢。”
幼菫淡淡道,“侯妈妈替我跟大夫人请个安,堇儿也是一直想着大夫人。”
又客套了几句,幼菫端茶喝了一口。
侯妈妈起了身子告辞。待出了厅堂,张妈妈亲热地拉着侯妈妈去了她和青枝的屋。
张妈妈塞了装了银子的荷包给侯妈妈,“老姐姐拿着喝茶。”
侯妈妈捏了捏荷包,眉开眼笑的跟张妈妈热络起来。
待得好大一会,侯妈妈方告辞。
二夫人的点心铺子打听到了,叫祥和斋,就在京城西大街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地段不太好。西大街主要是些实惠的酒楼铺子,东大街就相对富贵许多。
青山镇是京城边上的一个小镇,距京城四十里地,从静慈庵到京城坐马车要单程差不多要两个时辰,张妈妈是次日一早动身的,幼菫让她带了一匣子蛋糕和饼干,捎给二夫人的。
张妈妈回来已是晚上,还带了几包祥和斋的点心回来。
张妈妈连一整日都在赶路,喝了几盏茶,才缓过来,笑道,“办妥了。老奴使了银子,那祥和斋的老板说明日便跑一趟。成不成的,他都会过来知会一声。”
青山镇在京城和临安之间,离临安也不远,差不多六十里,从临安回京城是要路过青山镇的。
幼菫道,“那我们便等着了。”
张妈妈打开那些点心,都是些蜜饯糕饼,“老奴每样都捡了几块,小姐尝尝味道怎样。”
幼菫一一尝了,“味道的确很一般,品种和式样跟市面上的都差不多,没什么新意。”
青枝和张妈妈尝了尝,青枝笑道,“比我们做的点心差远了。”
张妈妈笑道,“二夫人吃了我们的点心,定然会过来。”
还真让张妈妈说对了。
祥和斋的掌柜两日后晌午来的,掌柜的叫张来福,三十多岁,有些憨厚。
张来福给幼菫磕头请了安,道,“二夫人吃了点心,说是表小姐有孝心。二夫近日总梦见老夫人,三月初一那天想来静慈庵烧烧香。”
幼菫心中暗笑,这拿梦做托词还不止自己一个呢。
幼菫问道,“那可太好了,不知大夫人可来?”
张来福答道,“大夫人来不来老仆不清楚,二夫人没说。”
幼菫道,“掌柜的辛苦了,多谢掌柜的肯从中周旋。”
张来福称不敢。
幼菫让青枝端了斋饭给他,在小厨房吃了,方离去。
张来福下山路上连连感叹自己不虚此行,竟吃到了静慈庵的豆腐斋饭,听说大清早排队都不一定抢得到的。顿觉得自己有了出去炫耀的资本。
幼菫让张妈妈去慧明师太那里问问,三月初一那天能不能空出两个院子,二夫人他们应要住下。临安到静慈庵要六十里,坐马车差不多得三个时辰了,肯定是要住一晚的。
静慈庵今非昔比,自香火旺盛了,慧明师太有了底气,雷厉风行地给众尼姑们换了崭新的僧袍,又将殿堂禅房一一修葺了,这都是静慈庵的门面。只是这供香客留宿的院子,一时半会却是盖不好的。于是静慈庵的偏院一院难求,预约来住的都排到一个月后了。
张妈妈回来道,“慧明师太预留了一个院子,以备不时之需,两个却是没有。”
幼菫想了想道,“一个也行,我们这个院子的厢房还空了两间,妈妈这两日查查,让庵里把缺的家什给补上。”
临安程府,清心堂。
大夫人王氏和二夫人顾氏正在厅里喝茶。
顾氏素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对她这个嫂子不亲近,她不吭声,王氏也不着急,悠然地喝着茶,扯着没营养的闲话。
顾氏没了耐性,实不愿再这样闲扯下去,便清了清嗓子,“这几日我总梦到母亲,每每都拉着我流泪,不肯离去。我这想着三月初一去静慈庵给母亲烧烧香,顺便看看堇儿,也让母亲九泉之下心安些。”
王氏拿着帕子拭着眼角,“我服侍母亲十多年,母亲竟不肯到我梦里来找我说说话。能得母亲惦念,是弟妹好福气。”
顾氏内心啐了口,嘴上却安慰,“大嫂孝顺母亲,母亲怎会不惦念,母亲怕是心疼大嫂掌家事务繁忙,不忍大嫂再忧心罢了。哪像我每日闲着,没个正事,去趟静慈庵也耽误不了什么事。去了了母亲的心事,也好让母亲保佑大老爷和二老爷仕途顺利。”
王氏发现这直肠子的顾氏怎突然有了副好口才。殊不知这可是顾氏身边的刘妈妈跟她反复演练了一晚上的,顾氏此番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去静慈庵,二是不能让大太太去静慈庵。
王氏听到后面,倒有些郑重了,程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