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钱袋子(1/2)
被蔡锷交口称赞及蒋百里的重视,再在朱启钤女儿的生日宴上一鸣惊人后,名不见经传的公子哥儿张汉卿在北京城才真的是名声鹊起:能文能武能赚钱,胆大包天二愣子。特别是挣到人生第一楹金,让他高兴了几天。
不过很快就被新的压力所稀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只是为了挣这几万块钱,直接穿越几天前,把最近一期彩票中了就好了,还用跑这么远!咱张少爷是有抱负的好不?
不是自己生活费出了问题,而是筹划了许久,他心中的很多发展东北的项目只能停留在脑中。讲武堂、兵工厂,这些花费的钱先期那个便宜老爸是要自己筹备的,不能光让自己这个儿子出力吧。张汉卿最在意的,还是能够让奉天财政生钱的玩意。没钱去整军,用一个词“穷兵黩武”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咦?这个词好像就是专为它而存在的?
现在日本对东北的控制与渗透还没像后来那样严密,沙俄马上就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革,如何在此期间顺势而起让未来的奉系提前出笼以减少中国的乱局?如何让未来壮大了的奉军能够有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撑起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并伺机结束未来的三国纷争局面?张汉卿伤透了脑筋,要知道,三国历史上魏之所以最终吞并蜀与吴,与其强大的经济力是分不开的。
富贵当衣锦还乡,中国向有这样的传统,也不乏富贵后造福乡里的巨匠。如潮汕帮,如后世上改革开放初期支援家乡建设的相当一部分华人华侨们。
奉天要发展,需要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更需要能有一只只生金蛋的“金窝子”。要引进这些能生财的实业进入奉,需打人脉及与东北的感情牌。
当时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实业巨子身份大多复杂:像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熊希龄,同时也是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与江南的张謇并称为“南张北周”的周学熙,身为华北新式工商业的开拓者,亦是袁世凯政央财政部长。也是,在民国初年,没有官方背景,即所谓的“官商勾结”,普通人是无法在经济领域有所建树的。
朱启钤也指点他去找周学熙,认为以周的影响力,如果成功地说动了他,对其他人便有了榜样,融资就相对容易多了。
周学熙是谁?他的父亲财馥,跟随李鸿章办洋务达三十余年,诸多赞画,深受倚重。遂由候补县累迁至两广总督,成为淮系集团中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曾被广泛认为是李鸿章的接班人,而非袁世凯。
他本人是实业巨子,素有“北周南张”之说。南张,是南通的张骞。
没有得力的人推荐,以张汉卿这个一名声不彰的毛头小子,冒冒然上门,被打出去不至于,但想做什么事情,凭什么?好在蔡大将军人脉很广,在京城这块地皮上,基本上是请进请出,让张汉卿顺利异常。当然蔡大将军不是无目的地支持,在他看来,张作霖的实力越强,将来反袁造成的声势会越大,成功的机会也会越高。
在商言商,张汉卿决定先拜会周学熙。
周学熙曾是袁世凯内阁的财政部长与工艺局总办,目前任中国实业银行部经理,名下拥有15个企业,被北方工商业者奉为皋圭。他一生的闪光点便是成为民国初期著名的“水泥大王”。
1906年周学熙筹建“启新洋灰公司”,由于产品质量好,所以销路很畅。启新水泥很快被全国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铁路上的淮河铁路桥、黄河大桥,京汉铁路上的洛河铁桥,北宁铁路上的渭水铁桥,以及青岛、烟台、厦门、威海等地的海坝、码头,用的都是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海邮政总局等当时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马牌水泥建造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无损,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并肩挺立。
外国商人、特别是日本商人为了争夺中国水泥市场,与启新公司展开了一场殊死的竞争大战。日本商人仗着日本水泥产量高、质量好,又离中国最近,大量运到中国倾销。为了挤垮启新公司,他们孤注一掷,拼命压低价格。他们的水泥在日本的销售价是每袋两白银,运来中国的运费合到每袋2.5两白银,但他们却以每袋3两白银的价格出售,也就是说每卖出一袋就要亏损白银两。这是一场不见刀光血影、没有呐喊冲杀的战争。启新公司也及时采取了应付措施,将原来每桶的售价两白银降到两白银,袋装水泥从每包1两白银降到0.7两白银。
由于周学熙十分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改良,启新公司的水泥生产在产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所以日本商人那种自杀式的倾销,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启新公司垄断中国的水泥市场达14年之久,销量达到全国水泥总销量的92%以上。启新公司的成功,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民族工业争了光,也为中国人在国际上赢得了宝贵的荣誉。
周学熙对于外国竞争者的这种不惜自损三千也要杀敌一万的民族骨气,不是一天养成的,当然也不是战无不胜的,第二年,这位号称“钱袋子”的传奇人物,也遇到了钱袋子不敷使用的窘境,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还是与外国同业竞争,这回对象是英国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