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钥匙(1/2)
原本还准备替萧瑀说情的姜万钧,结果问了一个寂寞。
“那就按内阁的意思去办,谁走一趟?”如果内阁已经有了万全之策,姜万钧也懒得费心思。
“陛下,刘洎愿去说服那些考生。”刘洎主动请缨道。
“可。”
“臣先行告退。”刘洎风风火火的离开了。
这次萧瑀被打脸,刘洎同样觉得脸上无光,因为他正是首届抡才大典的受益者。
随着刘洎离开,岑文本站了出来。
“陛下,此事虽因萧大人而起,但臣以为,这次的事不过是恰逢其会。”岑文本并不全是为萧瑀开脱,早在江南考生舞弊一案被捅出去之后,在士林的圈子里就已经暗流涌动。
质疑抡才大典这种选才方式;质疑科举的公平性;质疑那些金榜题名考生的学问等等质疑声层出不穷。
也不能怪大家不服气,就拿上一届抡才大典来说,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褚遂良等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低调,鲜少与外界接触。在抡才大典结束后这么长时间里,也没有好文章问世,在士林中声名不显。
相比之下,有一些比较有才华的“青年才俊”就不一样了,交友甚广,常有诗文传出,在士林中常被一些学问大家所称赞。
因此,有人就觉得,他上他也行,房玄龄等人不过是捡了个便宜……
“臣之前便听闻,有人在暗地里鼓动一些青年才俊,准备在抡才大典复试结束后,向参加殿试的考生发起挑战,这其中又以江南士子居多……”岑文本略显尴尬。
皇上当初将他和刘洎两人推出来,就是希望他们可以起到润滑剂作用。可是两人都不是那种特别善于交际的人,因此未能达到皇上的心理预期。
“哦,怪不得从年前开始,长安内多了这么多士子。”姜万钧之前还以为是来准备走后门的。
宫宁不在身边,姜万钧缺了一条重要的消息渠道,宫顺在这方面差了一点。
“陛下,此事要妥善处置才是。”魏征属于务实派,他非常不喜欢有些读书人整日里无所事事,今天参加个聚会,明天赴个酒局,卖弄学问,流连忘返于烟花之地,将许多恶习当成是雅事。受他们影响,不少寒窗苦读的寒门子弟都被带坏了。
之前之所以将抡才大典的初试下放到了下边的郡县,就是考虑到,避免大家都逗留在京城,最后造成社会性问题。
可是随着大宁百姓的生活变好了,涌入京城的读书人更多了。
如果不能妥善处置,这一次是江南士子围攻崇仁坊,下一次指不定干出什么事来。
“嗯,的确不能不重视。”姜万钧也想到了。
姜万钧花大力气培养读书人,是为了让他们投身于国家建设,不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找麻烦的。
有些危机现在还没有暴露出来,但姜万钧完全能够预见到,随着科举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弊端定会慢慢浮出水面。
将来势必会出现一批人,专门为科举而生,从生下来就为了科举,这样不行啊!
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也容易制造矛盾和撕裂。
想着想着,姜万钧有点上头了。
每当姜万钧想事情的时候,就喜欢在地上走,一圈一圈的转,就像一头拉磨的驴……
了解皇上的人见皇上在地上转圈,知道皇上在想事情,而不了解皇上的人,这会儿大气都不敢出。
李纲揪了揪胡子,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是不是可以多举办几场诗会之类的文化交流活动,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李纲一直以来都觉得,堵不如疏,既然那些文人士子想要表现自己,那么大宁就提供给他们舞台,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好了。
“这个提议倒是有一定的可行性,文纪先生可以试试。”姜万钧也知道堵不如疏,他们既然不服气,那就让他们服气。
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治标不治本啊!
姜万钧犯愁的是,读书人是不少,能用的却不多。
现在大宁更需要的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这么说好像有些太功利了,但事实就是如此。
诗词歌赋不能说没用,可对于现在的大宁来说,还真没地方安排。
或许等到哪一天,大家的生活好了,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时,他们才会有用武之地。
“陛下,臣想求一份恩典。”李纲是打定主意不让姜万钧转圈了,要是让姜万钧再转下去,下边的臣子们就要被转迷糊了。
“嗯。”姜万钧停下脚步,示意李纲继续说。
“陛下,那些士子们不服气,不如让玄龄和克明等人和他们见见面好了,也让他们试试陛下钦点的状元郎的斤两。”李纲对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非常有信心。
姜万钧有点哭笑不得,李纲怎么跟老小孩儿似的,但还是答应了下来,“可以。”
李纲会心一笑,“陛下,既然是比试,不能没有彩头。”
“你想要什么彩头?”姜万钧从李纲的眼神里看到了金光在闪烁。
“赢的,文章登载到报纸上。
输的,去当三年的教书先生。”这才是李纲要的“恩典”。
姜万钧恍然大悟,显然李纲是看中了那些免费的劳动力,“你不怕外头说你欺负人啊?”
以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的才华,姜万钧实在是觉得有些胜之不武。
“臣也没办法,他们如果不愿意比,臣也不会逼他们,一切自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