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与知县大老爷做买卖(1/2)
阳城县的县衙大门这段时间就没开过,作为大老爷的王温天天在阳城县的常平仓和县衙库房中来回翻腾。
哪怕多找出一粒粮食也是好的。
王温的腮帮子肿的有婴儿拳头大小,可即便如此也是不敢停下,四处游说甚至是威胁县城中的富户。
朝廷已经知晓了河南路的灾情,赈灾的粮款不日便会抵达,虽然可能出现层层“扒皮”,但没人敢把赈灾的粮款截留。
但现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单单是有赈灾的粮款可不行,钱买不到粮食,说来荒唐,越是有粮食钱越买不到!
王温查了之前常平仓中的剩余粮食后便日日不得安眠,眼睛一闭上就会被常平仓中的粮食给吓醒………………
常平仓中是有粮食,但那些粮食不光和账目严重不符,完全不是如记载那般“存去岁之新粮,换补今年之初粟!”
而是不知多长时间的旧粮,有些甚至因发霉而变得粘稠,这样的粮食万万不敢给人吃,万一吃死了人,便会激起民怨,而这民怨可要比灾情更为可怖。
现在除了在心中大骂前任外,王温也没有任何办法,阳城县的所有粮店一律不卖粮食,这是在待价而沽。
粮商们知道朝廷的粮款一定会到,愤怒的百姓便会要求衙门出钱卖粮赈灾,而到那个时候正真被架在火上烤的人就是身为知县的自己了。
族叔说的对,阳城县的位置极为重要,从河南府前往开封府的灾民必定经过阳城县,这就是自己的机会,若是能把灾民截留在阳城县,那便在朝中便是一桩美谈。
朝廷最担心的便是灾民涌入开封府,只要能把灾民阻挡在开封府外,赈灾的办法便会层出不穷!
但数万的灾民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阳城县所能负担的了,他们既然到了阳城县,必然也会经过西京洛阳………………
想到这里,王温就知道这这趟浑水不是自己能够搅和的,赶紧回到县衙去寻王渊这位族叔商量对策,谁知道刚刚入了后衙,便瞧见族叔居然和一个少年郎坐在水榭中对饮,一边饮酒一边击节而歌。
仿佛一对忘年交一般的模样,让边上的仆从们表情呆滞,而王温瞧见了这个少年郎的样貌不由得惊叫道:“叶小郎君?!”
叶安连忙起身,双手相叠规规矩矩的以晚辈之礼道:“小子叶安拜见大老爷!”
王温在惊讶中挤出笑容道:“这是怎生了?叶小友不是随令师前往王家庄去了,如何回到本县这里?”
叶安看了一眼边上笑眯眯的王渊,转头露出最为阳光的笑容:“因为要和大老爷做一笔大买卖!”
看着叶安的森森白牙,王温失笑道:“眼下怕是做不成买卖的,阳城县的模样你也看到了,哪有买卖可做!”
“新粮十万斤!不知知县大老爷可有意向?!”
“十万斤?!!”
王温几乎是从原地跳起来的,看着依旧保持微笑的叶安,以及边上微微点头的王渊,心中便有了数。
“何时叶小友也成了王家的说客?不知王大官人开价几何?”
“王家的说客?”
缓缓坐下的叶安微微摆动手指:“非为王家奔走,叶安少年心性,做不得别人的说客,只为自己代言!”
王温看着叶安认真的模样,整个人也泄了气,眼前这小子便是天大的能耐也不可能拿得出十万斤的粮食。
“若是说王大官人能拿出十万斤粮食来,为了拦下这些灾民,王温甘愿溢价买下,可若是小友戏弄本官,其罪当依法严办!”
叶安笑着回头看了一眼瞧好戏似得王渊,佯装生气道:“看来大老爷还是不相信我,那小子便告辞了!”
原本淡定的王渊看着自家的子侄有些失望,缓缓开口道:“小友莫急,其中原委并未告知温平,难免误会!是观妙先生的用一宝物从王皞手中换的粮食,足足十万斤,这些粮食可解燃眉之急,赈济灾民!”
“观妙先生?!果是得道者大义也!”
王温在听到老道的名号后立刻肃然起敬,感佩的模样让叶安颇为不爽,自己打着老道的名号本事打算让自己置身事外,没想到反而是成全了老道的名声。
不过二十万斤粮食分老道一半也没什么,但剩下的十万斤可是自己的,谁也不能碰,这是叶安到这个世界上赚取第一桶金。
尤其是从王皞这个冤大头身上赚来的,意义就更不一般。
“这么说来,十万斤粮食就是王大官人的庄子上?”
“准确的说是在小子的粮仓中,王大官人已经把粮食卖给小子了,顺带还饶了一座粮仓。大老爷正人君子,叶安信得过大老爷的人品,还请大老爷差人去把粮食运回来…………您是有所不知,大官人兴许是收到了消息,正打算毁约要回这笔粮食,到了王大官人手上,这粮食作价几何小子可就不知了…………”
“岂有此理…………灾民救命之粮,岂能克扣?叶小哥放心,王某这便派人去运粮!”
都是聪明人,听话知音,叶安的意思很清楚王温岂能不知,王大官想要反悔,眼下叶安就是借着县尊的面子去把粮食要回来。
边上的王渊在边上看的更加通透,这叶小子不一般,即便是全给阳城县赈灾,也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但若是把粮食退回给王家却应该对他更有利,但这小子却没有如此,其中原委也当是有趣的,只不过由此也可看出,睚眦必报便是他叶安的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