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当局者(1/2)
什么是试探?
试探,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激发目标的反应,以判断对方心理、目的等的行为。
在这次的试探中,始皇显然是企图通过争夺抚养权,来观察扶苏及其支持者们在面对王上的压力下会做出何等反应。
那么,试探的目的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始皇为什么需要试探?
试探这种行为,一般只会发生在两个力量对等的人物或者政体之间。因为如果力量相差悬殊,就只需要正面碾压即可,根本不需要进行试探。
难道说,始皇已经正式将扶苏当成了一个力量对等的,值得考量的对手了吗?
即便扶苏再如何自大,也不可能傲慢到认为自己的力量已经足够与始皇帝媲美了。
作为昭国公子,他的一切权力都源自于昭王,如果失去了昭王的承认,他恐怕连自己身边的侍卫都很难指挥得动。
更不要说在这个孝道至上的时代,父要子亡,子的确是不得不亡的。
如果不是发生在力量对等的主体之间的试探,那就意味着这样的试探,目的并不在于进攻,而是在于考校。
也就是说,始皇帝是在考校扶苏。
然而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太笼统了,仍然无法推断出始皇究竟考校的是什么。
是考校扶苏是否具备敢于在支持者众的情况下,对于始皇明显的乱命进行劝谏?
还是考校扶苏对于处理与王上纠纷时能否以足够合适的方式达成目标?
或者说,始皇考校的目的究竟是在于扶苏本身,还是在于他身后或明或暗的势力?
再者说,一向喜欢一石二鸟,甚至三鸟的始皇帝,真的就只有一个目的吗?
张苍回话的声音暂时将扶苏从沉思中唤醒,“不错,王上从未有过无的放矢之举,因而其中必有深意。”
深意自然是有的,只是扶苏想不出来而已。
猜不透的甘茂的行事,猜不出始皇的用意,自伐魏以来都顺风顺水的扶苏第一次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怀疑。
这个时候就需要往日收集来的智谋之士来为自己解惑了,而眼前就有一个送上门来的。
“你认为呢?”扶苏将问题顺手抛给了眼前的张苍。
夜色渐浓,张苍拿过身边侍卫手中的火把举在身边,火光将他的脸色照得明暗不定,“苍也不知。”
那你说个香蕉巴拉?
扶苏斜眼睨了一眼张苍,笑骂道:“现在轮你来寻本公子开心了是吧?”
张苍跟着嘿嘿笑了两声,心道果然如此。
扶苏公子当初之所以看上他并且带他使楚,从来不是因为他之前以为的那样。
公子并非将他当作一个口舌之徒,更非是当作宠臣,而是因为他近乎于离经叛道的思想。
在小心试探观察了一年多后,张苍终于明白了,扶苏对张苍的期盼不是他的忠君爱国,而是他跳出桎梏的活跃思维。
于是张苍终于可以将老师的教训彻底放在脑后了,“公子应当知道,王上此举必然有试探公子的意思。”
笑过之后还是说到了正事上,扶苏点点头认可了张苍的说法。
见公子毫无顾忌地承认,张苍心中更为畅快,“那么公子所疑虑的,便是不知王上是想试探出什么,因此担心无法妥善应对,可是?”
扶苏接着点头,仔细听张苍继续直言不讳,“论谋略、智慧、人心向背,公子自以为与王上相比较,几胜几败?”
不明白张苍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但不妨碍扶苏毫无迟疑地回答,“全败无胜。”
张苍哈哈大笑,“能如此迅速地承认不足,公子至少在谦逊上有一胜了。”
彻底放开的张苍,嘴巴确实惹人嫌,“既然如此,公子为何会以为在得知了王上试探目的以后,就可以瞒得过呢?”
讨人嫌归讨人嫌,但张苍的确帮扶苏跳出了思维的局限。
他说得没错,无论始皇试探的目的落在何处,以扶苏的能力是如何都躲不开、瞒不过的,因此与其遮遮掩掩后惹人厌烦,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明示给人看。
眼看扶苏若有所悟的表情,张苍满意地笑了笑,“然而虽说如此,却有一事即便王上知道了公子只是做样子而已,却也永远不会出错。”
扶苏看着张苍暗示的眼神,想起了曹丕四友之一的吴质对未来的魏文帝说的那句只管哭就行了。“孝。”
无论何时,做儿子的对父亲孝顺,哪怕只是大家互相心知肚明的装装样子,也永远会获得父亲的好感。
就连以多疑而闻名的曹孟德都不能免俗,何论眼中从来不见阴谋狡诈的始皇帝?
“公子聪慧。”张苍的称赞发乎于心,扶苏公子一点就透的玲珑心肝总是令他惊艳不已。
“如此说来,此次争端,我需先行退让?”
顺着张苍的意思,扶苏很快明白了他想要劝谏的目的。
张苍果然点头称是,“众人只知母以子贵,却不知,父同样可以子贵。昔日王季最幼,其之得以立,还要全赖文王之功。”
张苍这里举的例子是季历的故事。
当年周太王姬亶(时称公亶父,太王是周武王后追封的)有三个儿子,其中季历是最小的那个,按照周国立长不立幼的惯例,小儿子是不能继承周公的位子的。
然而季历有个好儿子,十分受周太王的宠爱。
于是为了保证能够传位给这个最疼爱的孙子,太王力排众议,将季历选定为了自己的继承人。
而为了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