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以退为进」(2/5)
换钱好了!”“小婿不敢……”康信说,“岳丈既然需要那五千二百亿来填补高丽任上留下的亏空,那就尽管拿去用好了,咱们一家人什么都好商量不是。只是被建设划走的那一万亿日元,就还请岳丈高抬贵手,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至于吕宋那边,小婿我敢担保,一个月内天下太平;一个月后,等各地财阀、官吏本季度的献金到账之后,小婿就能周转开吕宋的局面了。”
竹下冷笑道:“好嘛,金丸大臣把一切都计划得很周详嘛,这个月还没过完就已经想到下个月要怎么办了,很好,很好嘛。”
……
皇宫,御前会议厅。
竹下并非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到场的大臣,在他之前大藏大臣安倍与外务大臣宇野早已于厅内那长方形的两张左右摆放的会议桌中根据他们自己的座位序次就坐。
自从昭和三十年之后,内阁已经很少出现有着“五摄家”血统的华族大臣,先帝重用寒门打击摄家,从某种意义上削弱了贵族们手中的权力,但是贵族之特权却一直未被废除,满足一定条件后,皇族与华族们将自动成为贵族院议员。内阁辅弼皇帝,贵族院制衡众议院并维护皇帝的统治,这是从明治朝就定下的规矩,因此就算是昭和帝在位时,也并没有废除华族们的全部特权,保留了贵族院跟封爵制度。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内阁大臣们的定位仅仅只是皇帝的臣子,而享有爵位的贵族们,才真正是皇帝的家奴。而现任掌管宫内厅的内大臣兼皇帝侍从长的不是别人,正是德川家英公爵;这位德川阁下在昭和三十八年(1963)世袭成为公爵,并在昭和五十六年由先帝亲自敕封为内大臣,掌管宫内事务;值得一提的是,被派往启仁亲王身边担任女官长的德川良子小姐正是他的亲生女儿。
御前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决定究竟是由皇长子立为国本,还是皇三子启仁。然而就在御前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晚上,皇帝收到了一份由启仁亲王觐见送来的“宝物”,随宝物一同的被递上的,还有两封奏书。
现在它们都被摆放了在御前会议厅中皇帝的御案上;陆续的,大臣们全都到了,他们端正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候皇帝的驾临;康信注意到了御案上的奏书,与那堆得高高的被装订好的一沓书。
就在这时,皇帝终于驾临了;大臣们齐刷刷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低头的同时并弯下了那高贵的腰,直到皇帝开口让他们免礼入座,他们才又挺直了腰板。
“近段日子,诸卿与两院的议员们整日里为了册立国本一事而相争不下。有的议员,还私下里给朕写奏书,互为攻击、诋毁。朕看后很是失望哪。”说着,皇帝拿起了御案上的奏书,“正好,昨晚泰宫也给朕递来了奏书;这两份奏书,一份是「奏请国本事」,一份是「建吕宋地方救灾与复兴六要事」,署名分别是「儿启仁」与「臣启仁」。朕看过之后不甚欣慰。”
说完,皇帝让内大臣德川家英将奏书中的内容念与了在场总大臣听。听完,大臣们全都傻眼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有望争取太子之位的启仁亲王竟会主动上奏书举荐其长兄de仁亲王当太子。
说实话不光是他们这些大臣没有想到,就连皇帝当时也没有想到奏书中居然会是这样的内容;毕竟,随着这份奏书一起送来的还有另一份奏书跟「昭和本纪」呢,没翻开以前,怎么看都像是他为自己请功的奏书。
皇帝轻咳一声,震慑住了诸臣,随即说道:“泰宫修昭和本纪有功,且公心难得;朕意,指派泰宫以特使的身份代朕前往吕宋慰问灾民,并总览吕宋一线救灾与灾后重建事务,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这时,副相兼建设大臣金丸信说道:“启仁殿下以特使身份前往慰问受灾百姓并无不妥,然而皇室亲王直接参与z事,似乎朝廷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老臣,还望陛下三思。”
竹下瞥了盟友金丸信,没有说话。
而康信则附和着父亲的话说道:
“亲王参z,有违祖制,还望陛下三思。”
这时竹下站出来说话了:
“启奏吾皇,此吾皇家事也,诸臣无权干涉。至于吕宋救灾与重建事务是否应该交由启仁亲王全权总览,皆由陛下决定。”
“那就照这个意思去办吧。”皇帝模棱两可的说着,站起身轻轻拍了拍案上的昭和本纪,又说:“这是泰宫率领一帮文人所编纂的先皇本纪,诸卿不妨拿去看看,下次御前会议时,谈谈心得。”说完,皇帝看了一眼德川家英,家英会意,将装订好的书册分发给了在场的大臣们相互传阅了起来。
而此时,皇帝早已离开。
……
皇帝心里明白,他下拨至厚生援护吕宋的那一万八千亿日元经过大藏与厚生的几番克扣早已所剩无几;而大位初定,为时局想,他还无法在此时就大刀阔斧地去整治吏治;唯一能够既不再拨款又能解决吕宋局面的方法,就是派启仁前往吕宋。为什么呢?因为启仁曾在高丽当过竹下的顶头上司,“竹下派”与“经世会”多少会他有所畏惧,不至于像别人那样处处掣肘,工作难以展开。
做皇帝是要很谨慎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天下的风向,呼风唤雨,使云散又聚,变幻莫测。不到必要的时候,皇帝是不会轻而易举打倒这位先帝为自己留下的辅相,把他一脚踢回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