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不可思议(1/2)
第五十八章不可思议
宋义在拒绝胡格拉再次踏入蓝色公寓后,脑子里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我要开创一种新的油画流派,即将行为艺术融入天台山写实,称为行为天台派油画。
现在最重要的行为就是无论如何要见到唐诗诗。在回天台的路上,他又给唐诗诗发微信,令他兴奋的是,这次唐诗诗不但回复他,还约他去青石峰见面。
这就是灵感的神奇的力量吧!一旦将生活变化创作,一切阻碍都被摧毁。这些日子以后,唐诗诗之所以不理睬他,就是他一走神想找胡格拉。胡格拉,你是艺术的死对头,等我成为一代宗师,一定要把原来那些画赎回来!
激情加速度,宋义那辆北京吉普像烈马狂奔……
唐诗诗打完电话,心仍很纠结。明天见到宋义,能说服他吗?如果他还是固执己见,那该怎么办?
夜,山上下了蒙蒙细雨,屋里显得更寂静。
唐诗诗和师姑在禅房里静坐。
空寂中,师姑突然开口说:“唐家姑娘,你走神了……”
“我没有哇,我什么都没想。”唐诗诗睁开眼说。
师姑说:“你的心魔逃不过我的意念。起来吧,去弹弹琴,放松一下。屋外的雨为你伴奏……”
“听师姑的……”唐诗诗起身去琴房。
琴房只有六七平方大,一支琵琶,一把椅,墙上一幅雨打芭蕉图,简单而有质感。
唐诗诗从小就学过琵琶。住到山上后,经师姑的点拨,对弹琴有了进一步的领会,音律随心而诉,与自然合二为一,技艺为次。
唐诗诗选择学琵琶,是因为天台山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是全国闻名的“琵琶之乡”。它的渊源可上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被鲁迅先生称为“半才子”的老师于1938年来天台大公中学任教。他叫王育和,浙江宁海人,毕业于上海麦伦书院英语系,擅长琵琶并工于诗文,是上海大同乐会的成员,曾拜琵琶宗师汪昱庭为师。大公中学停办后,他于1951年第二次任教于天台中学。那时候的天台中学,每个周六都要举办文艺晚会。在晚会上,王育和的琴声一起,便把晚会推向。学生们被高山流水般的琴声打动。其中有人有了学琴的冲动。他就是袁孙翔,后来为天台成为琵琶之乡作出重大贡献的文艺工作者。名师出高徒,袁孙翔很快学会了海派扇形轮指,为他今后所创的弧形轮指打下了基础。
1958年,袁孙翔考上浙江民间歌舞团,一年后被派送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器乐。受王育和的推荐,袁孙翔得到了琵琶大师卫仲乐的指点。从此,他的演奏水平日臻成熟。后来,由于民族乐器受到冷落,袁孙翔于1972年回到天台,在县文化馆任音乐干部。此刻,酷爱琵琶的他,心中萌动一个念头:让琵琶之声在家乡传播,丰富天台山文化元素。1973年,他组建天台第一个民乐团。二十多名民乐爱好者,在文化馆排练演出,其中有琵琶、二胡、三弦、笛子等。民乐,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就像永远流淌始丰溪,从没停止过生命的搏动。天台民乐团的活力一直持续到1978年,这些成员又为后来天台民乐的兴盛起到了关键作用。
1984年天台县文联成立,袁孙翔任文联副主席,继续发挥他的专业特长,更好地培养新一代民乐人才和普及琵琶演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浙江民乐坛上冒出的三位少女琵琶独奏者都是天台人,都出自袁孙翔门下。她们是杨剑萍、范慧英和袁蓓。杨剑萍15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本科生。毕业后,成为浙江歌舞团首席琵琶演奏员,曾出访美国、西德、芬兰、非洲四国及亚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范慧英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在院期间得到意大利吉它大师的赏识。应邀担任1989年意大利“费尔南多索尔”国际吉它评委,她是评委中唯一的中国女性。又在罗马乌迪纳举办过二次琵琶独奏音乐会,让世界各国从中领略到中国古老乐器的神奇和乐曲的美妙。袁莎是袁孙翔的女儿,小学三年级时,入选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团,到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等国演出,1986年,15岁的她获浙江省少年儿童器乐演奏一等奖。十几年间,袁孙翔培养了几百名琵琶演奏人才,活跃在全国各地。天台琵琶渐渐在浙江及全国有了一定的名声。琵琶之乡的美誉也就不知不觉传开了。
1992年在一次省民乐比赛的汇报演出中,琵琶专业组、业余组与少儿组三位一等奖获得者同台演奏,让观众惊奇的是这三位获奖者都来自天台,都是袁孙翔的学生。为此,浙江电视台赴天台拍摄专题片,宣传天台琵琶业,专题片《琵琶之乡观琵琶访袁孙翔和他的学生们》播出后,天台琵琶之乡的美誉就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那时候,琵琶考级没有普及,浙江都没有考点。时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的叶绪然,也是袁孙翔的同门师兄,得知天台琵琶的兴盛时,毅然决定在天台设立考点。袁孙翔的许多学生考上了八级以上的级别,一个小县城能有这么多的琵琶手考取高级级别,在全省实属少见。在上海专家的心中,天台琵琶水平就是上海的琵琶水平,琵琶之乡的美誉名不虚传。
进入新世纪,琵琶在天台更为普及了。琵琶培训班应运而生,城关几所小学也开设琵琶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学生。2000年赤城街道第二小学被授予民乐传统学校。学琵琶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