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召南(1/1)
豆喜依然请了花二出来。
花二紧紧盯着车帘子后,仿佛要看穿里面到底坐了何方大神,是不是存心要她出丑。
这次,帘子后先递出来一截玉石。
是那种还没开凿,尚在石头里的璞玉。
花二本不想理,但见豆喜也没帮手的意思,心疼那璞玉摔碎了,只得伸手去接。
玉石一点点被递出来,逐渐变大,“一块”变为了“一盘”。
花二龇牙咧嘴。手上的重量已经压得她两股打颤了。
她终于接不住了。一个闷气,干脆松了手。
刚好,所有的玉石都被递了出来。
砰。砸在地上,尘土飞扬。
竟然是一整块嵌在石头里的璞玉。跟个磨盘似的,震得大地抖了三抖。
远处,依稀听得镇子口玉铺的吆喝“小店最近新出山了一批璞玉……欢迎各儿得吉祥,姑娘愿如意哩……”
“二楞子送玉送了整块蠢石头!”
围观乡民哄笑。
花二脸色不善,当下拂袖回铺,砰一声摔上门。
而那辆马车也不管不顾,一言不发,扔了石头就继续前行。
当天晚些,一块玉石在吉祥铺门口横空出世。最后还是阿巍他们搬回去,给婆婆拿来晒腌菜了。
当天晚些,李郴看着又出现在门口的赵熙行,感激涕零的下拜带了疑惑。
最近东宫怎么老往他家跑?
第三天。出乎所有人意料,那辆马车又来了。
花二站到帘子外,目光里都是火。
这次,从帘子后递出来的,是一角铁皮。
花二没接。冷眼相待。
铁皮慢慢变大,显出原貌,轰隆一声巨响,最后一个炉子从里面被递了出来。
是的,一整个铁皮炉子。
上面摆满了烤红薯,新鲜的,还冒着热气。
花二杵在铁炉子前,牙齿咬得咯咯响。
不远处传来镇口的吆喝:“快来看,快来买!安远镇第一烤薯铺……小哥儿喜得吃三,小姑娘乐得吃八……”
围观乡邻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他们算是明白了。
极品霸帝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被誉为圣人的东宫,鸡蛋里都挑不出错的,从前习《诗》,也只会抄写《雅》或者《颂》,诸如“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等言。
偶然抄习《风》,也只会是“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等言。
今儿怎么好歹不歹,偏挑了首最“危险”的《召南》。
豆喜不是文士,平日村口青纱帐里的事儿见得多,如今半眼过去就明白了意思,不禁面红耳赤。
然而赵熙行似乎没觉得什么,和抄习《雅》《颂》一样,满脸肃穆。
认真地一个个字写了,悉心地一个个字念了,闭目沉吟,微微点头。
豆喜微急。他不是好多嘴的,然而事关重大,东宫和天子本就有嫌隙,万一被小人扣上“失仪”的罪名,东宫又得挨板子了。
“殿下,可否把这幅墨宝……赏给奴才?奴才定烧香供奉,感念天恩。”豆喜试探道。
赵熙行看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身子微侧,示意豆喜拿过。
豆喜立马千恩万谢,伸手去揭了。
忽的,赵熙行幽幽一句:“嗯,先贤诚不我欺也……有道理……”
豆喜差点一踉跄。
他前时还怀有希望,天家戒尺下养出来的东宫,应该不会懂这些乡野玉米地里的事儿。
然而,如今看样子,莫非……懂?
而且什么有道理,哪方面的道理,还能向先贤学习上了?
豆喜浑身一抖,不敢想下去了。
只能道一句,东宫,果然好学。
豆喜偷偷地将宣纸丢到火塘里烧了,这时,又听得赵熙行如有若无一声叹。
“烤羊……没收?”
豆喜暗暗头疼。果然不食五谷杂粮的圣人下凡,道理都不知从何讲起的。
人家一个十八小姑娘,收三十串海棠果,收磨盘般的玉石,烤红薯铁炉子,还是一整只烤羊?
别说欢喜,只怕已经和那辆“马车”记恨上了。
豆喜肚子里来去几番,终于禀道:“回殿下的话,奴才愚钝……也不太清楚缘由。”
赵熙行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看向豆喜:“前些天儿,本殿有只玉佩掉到吉祥铺门口了,你……去寻回来。”
豆喜躬身应了。心里却嘀咕,丢东西了?
他人都没下马车,能丢到哪儿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