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北京,北京(1/2)
向北早已买好去北京的车票。
这也许是因祸得福吧,终于可以休息了。向北安慰自己。
第二天一早,一家三口打车来到车站,踏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
三人当中,对于去北京旅行最为兴奋的当属诺一。自从上了火车,这个小家伙一刻也没闲着,一会儿伸出头看邻座的小朋友,一会儿站在座位上四处张望。
“爸爸,故宫大不大……”“爸爸,长城很长吗……”
这三个小时的车程里,诺一把他那个小脑袋里装着的“十万个为什么”都一股脑地抛了出来,搞得向北和周雪岑应接不暇。
两人迫不得已,软硬兼施,又是拿出巧克力又是威胁打屁股,让小鬼安静下来。
不过,在快到北京南站的最后几十分钟里,诺一终于消停下来,躺在向北怀里睡着了。
想想诺一那股子机灵古怪的劲儿,再看看他熟睡的样子,向北和周雪岑相视一笑。一家三口依偎在一起,还有什么比现在更幸福的?
到了北京,他们选了学校附近的一家酒店。
向北和周雪岑就读的高校,地处北京北四环一带,这里是全国有名的高校聚集区,除了北邮、北航这样的学院路八大院校之外,国人心目中的最高学府——清华、北大,距离这里也只有几公里。
学院路跟华清路之间,就是传说中的宇宙中心——五道口,说它是宇宙中心,自然是一种夸张说法,形容它无以复加的牛!事实也是如此,你只要驻足这里,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它充满朝气的生命力。这里覆盖了包括北航、北大、清华等在内的五六所高校,也有极为繁华的商圈。
繁华的地方到处有,但是一旦跟年轻人结合,一旦跟有学问的年轻人结合,那样的繁华之处就不多见了。每天不管什么时候,大街上总是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大多都是脚步匆忙的年轻人,或许从中当中随便拎出一个,就是某所高校的大学生。
在这里,你只需要站在路边,什么都不用做,静静去看,就能够感受到全中国最为向往的象牙塔里的日常状态。
上学期间,这里是向北跟同学、跟周雪岑常常经过的一条路。每到周末,他们都会从这里去附近的商场或者地铁站,然后转乘至海淀图书城、王府井、大栅栏……
向北跟周雪岑、诺一走在这条路上,回忆又涌现出来。他还记得第一次到这里时,是跟父亲来学校报到,农村人穷,没去过成立,不知道怎么坐公交,乘地铁。甚至连行李都是用装玉米小麦的化肥袋子。
向北当时却一点不觉得尴尬。他和父亲各拎一角,托起化肥袋子穿过一条条繁华的街巷。他们望着林立的高楼,用所谓外地人的紧张与好奇,打量这座城市。
后来,一切渐渐适应、渐渐融入,渐渐褪去被人嘲笑的老土幼稚,体会着这座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再后来,生活中有了彷徨和忧虑。于是在某个醒来的早晨,匆忙为未来做起规划,挣扎与忙碌占据了大部分时光。
“老公,故地重游有什么感觉?”周雪岑笑着说。
“很熟悉,呃……也很陌生。看看这些路人,学生模样、行色匆匆,曾经我们也跟他们一样吧。可如今,我们已经是过客了……”向北感慨。
都说“物是人非”,然而,人都已经变了,物是与不是,又有什么意义呢?在向北看来,这里的一切都已经与他无关,当初那个被视为初恋的城市,已经与自己毫无关联,如果硬说有关系的话,可能也只是剩下回忆了。上古卷轴之天际至高王
向北将诺一放下。
“老公,你还记得当时考研交流会的情形吗?”周雪岑小声地问。
“记得啊,当时大家都是提问,结果你直接跟我要电话号码,真是吓了我一跳。”
“哈哈,我这叫先下手为强!”周雪岑和向北同时笑出来,笑声很大,以至于教室里的学生都好奇地往外张望。
向北赶紧拉着周雪岑和诺一,跑了出去。
三人漫无目的地走着,大学宿舍、篮球场、图书馆、校园商店,校外的小吃街,甚至曾经一起走过的每一条小路,都有满满的回忆。向北似乎又回想起两人第一次牵手、拥抱、依偎时的紧张与悸动。
不知不觉已至傍晚。
“爸爸,我饿了。”即便是精力旺盛的诺一,也开始疲惫了。
向北:“咱们去食堂吧。”
周雪岑:“食堂,你忘了?那里不收现金,只能用饭卡。”
向北:“我知道啊,既然来了,就碰碰运气呗。”
母校一共有四个食堂,每个食堂都有不同特色。向北和周雪岑决定去第二食堂,读书期间,他们经常去。
三人决定去食堂试试运气,看能否从学弟学妹那里蹭上一顿饭。
周雪岑在门口等着。向北则进了食堂,每个窗口挨个看一遍,然后又在大厅里转上一圈。食堂不算大,也显得老旧,但饭菜还跟当年一样丰盛,除了各种各样的荤素菜品之外,还有包子、面条等各式面点。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他们一直怀念的糖醋里脊和宫保鸡丁。
这可比我们单位食堂好多了,真想每天都在这里。向北感慨。
“同学,你好,能不能借你的饭卡用一下,我给你现金。”向北尝试着跟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求助。
虽然母校规定,食堂只能凭饭卡就餐,不能用现金支付。但是因为饭菜既美味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