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关中风云(1/2)
华夏老祖宗的套路非常多。想陷害一个人,若是正面找不到方法,侧面总是能够找到突破点的。
种劭一帮人使劲折腾,使得长安皆夸李惠民,自然不是想着为李惠民的政绩增添光彩。而是想通过一种夸张的手法,让有心人看到李利的崛起,从而联想到李傕势力的壮大。
李傕已经够强了,再来个同样强的侄子李利,种劭相信,会有很多人接受不了的。关中地面上,不愿意看到李傕更加强大的人,多了去了。
而郭汜和樊稠,就是其中最不能接受的两个。至于张济、马腾等人,内心深处又何尝愿意李傕壮大自己的势力了?对他们来说,保持现状、保持势力平衡那才是最完美的状态。
种劭等人四处煽风点火,为李利造势。郭汜和樊稠果然就上了当。他们俩私下一合计,不行,李傕就很难对付了,再让李利这小子得了势,他们叔侄两人联手,谁弄得过他们?不能这样下去了,得先下手为强。
两人分配了工作,这边郭汜去寻李蒙、王方,那边樊稠就派人去弘农游说张济。反正,他们俩这次是下定狠心,联合起来要把李傕给掀翻在地上了。
李蒙和王方,比郭汜、樊稠的实力还要弱,也不希望看到李傕一家独大。郭汜找了过来把意思这么一说,两人就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
两人也不是没想过去找李傕告密。只是告诉了李傕,李傕赢了郭汜等人又会如何呢?自己还不是得在李傕的羽翼之下瑟瑟发抖?弄倒了李傕,自己则可以通过吞并他的部众来获得壮大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张济在得知樊稠来意之后,心中就轻叹了一口气,终于还是要翻脸了么。张济其实不想插入这种纷争之中。四将之中,他的势力最弱,所以李傕等人得以管朝政,而他只能被冠以监视段煨的名义,出镇弘农。
现在樊稠找上门来,说实话,张济哪边也不想站。他想保持中立最好。虽然他站李傕那边,李傕会赢;站郭汜、樊稠这边,郭、樊会胜。但要是这几人打了个两败俱伤,那最后他岂不是就成了凉州派系里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了?
当然,这种美事,他也只能在心里面想一想。不管是李傕还是郭汜,这两边都不会给他站在岸上隔岸观火、趁火打劫的机会的。
不过,没有足够的好处,张济也不会随便表态。想要我出兵,就得拿出诚意来。于是便敷衍樊稠:“此大事也,兄且让吾思量几日。”
张济私下就和张绣商量。张绣也在李利的好友名单中,好感度每天以2点的速度累积。现在数值也不低了。闻说要和樊稠等人一起攻打李傕,心中顿时就是一愣。便道:“关中才太平几日,怎的又要起争端?”
张济也叹道:“郭、樊诸人不欲见稚然一家独大,且因朝政又多生嫌隙。如今河东那边声势又起,现在郭、樊等人只怕是不会再等下去,欲先下手为强了。”
张绣低头想了想,就道:“如此,叔父欲助何人?”
张济脱口道:“我谁也不想帮,只是李、郭等人又岂肯我安坐弘农?其等必来迫我。”
张济叔侄这边头疼不已的同时,钟繇在长安城,也查了个明白。发觉这事不是李利所为,而是种劭等人暗中指使之后,钟繇立马就察觉到了其中的诡异。
钟繇是何等人物,一眼就看穿了种劭等人的谋划,再想着近来长安附近的紧张气氛,于是他一边写信给李利示警,又一边匆匆赶到杨彪府上去了。
太傅马日磾去了关东,赵谦已经病逝,淳于嘉亦因病罢朝不能视事,太尉朱儁是关东讨董反凉的一员。他对于李、郭之战,只怕是乐观其成。所以钟繇只能却找杨彪商量。
钟繇到了杨彪府上,把事情大概一说,便道:“杨公,关中不能再乱了。因黄巾、董卓之乱,关中已经残破不堪,若再遭兵灾,百姓如何堪受?”
一打仗,百姓自然就会想办法逃跑。百姓都跑了,田地抛荒,地方官怎么收赋税?谁人来奉养朝廷?
关东那边,诸侯都基本不来朝觐了。刘表和曹操是派人来了,但一个两个都只在奏章里大表忠诚,也没见送点东西过来。土特产都没有,就更不用说粮食了。这朝廷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可真正能勉强号令下的地盘,也就只有关中这么块小地方了。
要是这里再真的乱了起来,朝廷就真的没啥救了。长安到时肯定都待不下去了。钟繇好歹也是几十年的汉臣,自然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在自己眼前上演。
杨彪心如明镜,哪里会不清楚钟繇所说的。只是,晚了啊。杨彪就叹气摇头,对钟繇道:“元常,我知你一番好意。只是现在非是李傕要动手,而是郭汜等人欲先下手为强。我们能怎么办?劝郭汜是劝不住的,劝李傕退让?他与你我不同。你我去职,回家尚能为一田舍翁。李傕一退,必死无疑。如何能劝?”
钟繇一想,不禁大感头痛。现在的情况确实是如此。有种劭等人在暗中点火,郭汜、樊稠等人如何劝得住。他们只怕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而此时的李傕只怕还蒙在鼓里。
这两边十几万人捉对厮杀,三辅必定血流成河。三辅乱了,河东李利,弘农张济、段煨,郿县马腾、金城韩遂,只怕都要动起来。
到时各路牛鬼蛇神轮番上阵,可以想象关中是如何的凄惨。杨彪无疑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唉声叹气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