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北上平叛(1/2)
这次出征的军队有两支,一支是长孙无忌率领的,长孙无忌被任命为泾州道行军总管,行军司马是张士贵。
另一支便是豳州道行军总管秦琼率领的,行军司马是黄伯玉。
所谓的行军司马,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参谋长。
李世民很公平,两支军队都是一文一武的搭配。
很显然,长孙无忌此行是混功劳的。他此前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这一次却作为一路平叛大军的统帅。而张士贵与其说是担任行军司马,倒不如说是给长孙无忌派了一个保镖。
玄甲军统领出身,那武艺自然不是盖的。
至于参谋长,长孙无忌领兵,需要张士贵这个水平的参谋长吗?他玩起阴谋来,可是比谁都玩得溜。
而秦琼这边,恢复了全盛时期武功的秦琼,绝对要比张士贵厉害。不过黄伯玉在军营中那绝对是战五渣,而且弄起阴谋诡计来,和长孙无忌同样是没法可比的。
好在秦琼现在也是兵法大家,所以这支军队在统帅层面是完全胜于长孙无忌的那一支的。秦琼一个人在兵法上完胜长孙无忌,武功上完胜张士贵。
至于黄伯玉,更多的像一个添头。
两支军队各领五千人。长孙无忌的这只是准备前往泾州外围驻扎,而秦琼这支则是要求住扎在豳州。
从这里看出来,长孙无忌这只显然要更加突前一些。
只是秦琼到底是军中老手,他在正月初九就已经领军出征了,有些事情他在行军途中便可以整合。
但是长孙无忌和张士贵却没有这个能耐,他们可不能边走边收拾,于是这两天张士贵在军中忙碌个不停,估计要比秦琼这支军队迟出发两天。
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给他派张士贵当行军司马,显然是十分满意的。说实话,最适合给他当行军司马的,也还真的只有张士贵了。再厉害一点,你还未必会听他的话。
不信?把侯君集调来试试?
长孙无忌也有这个自知之明,他知道这次自己就是混功劳去的,方便将来接任右仆射。
只是对于给秦琼搭一个黄伯玉是什么意思,他倒是没有弄明白。秦琼那样的军士才能加上卓越的武功,还需要给他派一个行军司马吗?
“陛下此次令江夏侯担任行军司马,可是要磨砺这个年轻人吗?”
“嗯,有这个意思。这个年轻人眼光不错,先不说对待禄东赞那件事情,单单让刘师立检校右武侯大将军这件事,可以说是非常绝妙的一个主意。”
的确,当时很多人还都没有想明白,秦琼请求帅兵住扎豳州的意思,但是黄伯玉却已经考虑到了长安人心浮动的问题。
更妙的是,左骁卫将军刘师立这个人选更是最佳的选择。既能够完美的完成任务,看起来又顺理成章,不会引起任何的猜测。
长孙无忌叹了一口气,“是啊,当时臣也是没有想到。臣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很有眼光,的确有未雨绸缪之意。可是后来仔细一想,还真的没有比刘师立更合适的人了。”
“是啊,这个年轻人给了朕越来越多的惊喜。”
军队出光化门,一路向北。豳州距长安三百里,正好是三日的行程。本来军队带着辎重,这300里恐怕要走只少四天的时间。
很显然,李世民是把秦琼当作平叛的主力准备的,所以下令豳州治中赵慈皓和统军杨岌节受秦琼节制。这样一来倒是给秦琼解决了一个难题。
所以秦琼决定只带三天的军粮,然后轻装前进。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在正月十一日傍晚就赶到了豳州。
所谓兵贵神速,早一天到达自然有早一天的好处。
黄伯玉跟随大军出征,穿着铠甲,骑着战马,腰里还挂了一把宝剑。袁野和王玄策带领着二十个家丁忠心耿耿的跟在两侧,随时准备保护江夏侯黄大司马。
穿上铠甲的黄伯玉看上去威风凛凛,倒是有几分英雄将军的风姿。
正是正月里的天气,骑在马上朝北走,老北风向南行,风割在脸上,像刀子划过一般,并不好受。
还有这一身铠甲,不但沉重,而且穿在身上硌得浑身都不舒服。最主要的是,铁的比热有点大,没有多少时间,黄伯玉身上的热量就被这一身铁衣散去了好多。
本来想着罗艺造反还要几天的时间,这三天的行程路上应该没什么危险,还不如把这身铁衣服脱下来。
可是秦琼却严厉地瞪了他一眼,坚决不许他脱掉铠甲。
黄伯玉压根就没骑过几次马,只有在家乡的古坡草原去的时候骑过。而且每次超不过半小时,马也很温顺,所以那是愉快的体验,他每次都会拍照留念的。
可是坐在马背上,整整一天,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体验了。晚上从马上要下来的时候还是袁野和王玄策帮忙把他从马上弄下来的。
从马背上下来之后,他几乎不会走了,屁股都要快被磨成两半了。
三天下来,他觉得,他这一辈子只要有可能,就绝不骑马了,这活太累了。
而在秦琼的军队进入豳州城的时候,长孙无忌和张士贵这才刚刚调集好行军的辎重,准备明天再出发。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那时在这里拐了一个弯,罗艺居然提前造反了。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正月初七那天晚上,罗成通过飞鸽传书给他的一份信。
罗成在信里边讲述了秦琼躲着他的事情,据此分析,很可能李世民有了要对付他们的想法。
人就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