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2)
就在陆濯濯的指尖已经搭在弦上,要开始的时候,黑t恤的小哥打断了:“抱歉,等一下。”从镂雕屏风的缝隙中看过去,便看见他有些不满把价目表拿了过来,语气不善道,“不是说好请我么,怎么要你点了?我还没看过。”
声音的腔调清朗,但是有些哑,一段话说得底气不足,但气势很够。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播音腔,却有一种似曾相识,讨人喜欢的感觉。
另一个起话来字正腔圆:“你一个海归能知道什么?评弹我真的熟,s城里有评弹的茶馆我基本上都听过。点什么茶,听什么曲儿,信我准没错。”
“哦,你来过?在这条街走了两三趟才找到地址?”
“咳咳,我不是说了‘基本’‘基本’嘛。这家的确没来过,但是曲目都是差不多的。我家老爷子就在听这个,我也爱听。”
黑t恤哼了一声,“我又不你爸爸。别磨叽了,说了你请客,我来点。”然后看了半天,才扬了扬手,向陆濯濯坐的方向点头示意:“抱歉,换成《赏中秋》。”
陆濯濯重新搭弦,拨动十指,一连串珠玉落盘般的琵琶声便流泻了出来。《赏中秋》其实双档的男女对唱,但单档也可以唱。
内容是说得是在中秋时节,许仙和白娘子来到山塘河,在小船上边饮酒边赏月的情景。词写得情意绵绵,配上清丽婉约的吴侬小调,一开腔,放回就把时光拉倒了那个月夜下:
“七里山塘景色新,秋高气爽净无尘。今日里欣逢佳节同游赏,半日偷闲酒一樽……”
s城是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评弹作为当地的特色,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过来尝试。但大多数外地游客都听不懂江南的方言,都是喝喝茶,囫囵听个意境。
加上评弹的收费并不便宜,点都最多永远是前面几页篇幅短小的小调,只为图个新鲜。也是因为这样,陆濯濯唱了几个小时下来也就是手比较受罪,嗓子没出什么问题。
刚才的谈话听得出来客人是稍微懂些的,她也不敢敷衍,拿出了十二分的专注再唱。行云流水般的一曲终了,琵琶声渐稀,她拖长了尾音,想到唱词里的内容,不自觉地带了几分笑:
“但愿月长明/人长寿/松长青/但愿千秋百岁长相亲/地久天长永不分。”琵琶终了,她有些意犹未尽,又清唱着接上,“……永不分~”
唱完,两位听众就认真地鼓起掌来。这倒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是这次的这位黑衬衫拍的格外用力夸张,样子有些滑稽,陆濯濯一时没忍住,无声的笑了起来。
“还能再点么?”另一个黑t恤比较正常,礼貌的问道。
“平时可以,不过不好意思,我们今天要提前下班。客人你们是最后一单。”陆濯濯略带歉意的说道,她起身,把琵琶收进了放在一边的琴箱里,“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我要先走了。客人你们可以在这里慢慢坐,我们会等您的。”
“啊——那不用了。不过小姐姐,能拍张照吗?”黑衬衫一边说,一边拿着单反走了过来。虽然刚才从门外进来时只匆匆看过一眼,隐约记得是个穿着旗袍姑娘,虽然看不清样子,但身材很好,脊背挺得笔直,有一种说不出江南韵味,要是不拍一下,简直对不起自己带来的‘白炮’。
放在平时,陆濯濯可能会同意拍个背影或者侧脸之类的,但是因为今天的学生会活动,她忽然对摄影师有了迷之抵触。
看到对方已经走了过来,她便先一步伸手挡住了脸:“不好意思,可以不要拍吗。”想了想对方是顾客,万一回去给自家店差评、一星之类就不好了,便换了个和缓的语气说道,“我不太喜欢拍照,如果先生感兴趣的话,可以拍拍我们天水茶馆。”
对于自家茶馆的装修和审美,陆濯濯还是很自信的。
“那好吧,抱歉。”既然对方不同意,那倒也不好再强求。不能盗摄,这也是每个拿摄影机的人该遵守的底线。黑衬衫把摄影机放了回去,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徐铎,算是一个自由摄影师。这次来s城就是想取景拍一些有特色的照片。你们这家茶馆很好看。”
“嗯,谢谢。”果然除了林子豪那群人五毒俱全,其他地方的人还都是很正常友好的嘛。陆濯濯放下来手,大大方方地跟他握过手,显然很受用刚才的夸赞,“店里是允许拍摄的,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也可以带你看看。不过,不能耽误太久……”毕竟还是去苏姨家吃饭比较重要,“最多,十五分钟。”
“哈哈,用不着,还是不耽误你了。其实能不能拍出好照片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我不着急这一天。有机会的话,还会再来。”徐铎留着圆寸,个子高高的,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就眯成了两条缝,是很有亲和力的一种人。他挠了挠头,又招呼自己朋友过来,“对了,这个是我朋友。他是英国刚学生归来不久的海归。最近在国内创业,办了一个……嗯,艺术类的工作室。”
在介绍朋友的职业时,徐铎很明显得噎了一下,换了一个非常暧昧的说法:艺术类工作室。
陆濯濯倒是没在乎这个,刚要转过身打招呼,就傻眼了。对方也报以非常错愕的眼神看了过来,半晌,试探着喊道:“陆……陆濯濯?”
虽然一天之内见到了三次,但是这一次和之前两次的差别也太大了,要不是五官没有变动,声音还那么奶,他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艳杀西方的旗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