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强势打击(1/2)
凌婉清略微急促的声音,虽然打断了王旭与徐淑之间的小小甜蜜,但也让他们内心涌起的那股怨气随之消散。
“婉清,北方的急报吗?如今北方能出什么大事儿?”王旭奇怪地说。
凌婉清笑着回道:“夫君,与我们恐怕关系不大,但对高干来说,就很急了,曹操半月前派遣于禁、朱灵等将,统兵约三万有余,西进并州,高干接连向驻守冯翊的抚军将军高顺,驻守弘农的威烈将军张辽求援,二人不好妄自定夺,便委托谍影部众将消息传回襄阳。此外,最近曹军主力持续分批调动,动向不明!”
听完这一切,王旭心里微微有些明白,看这模样,曹操的军队是休整完毕,准备加快肃清北方的步伐。
当初袁绍主力尽灭,仓惶逃回河北,其本人回到邺城后也只熬了几个月,便病死床前。
曹操在这个几月期间,整编军队,收降俘虏,收复失地,抢夺各处战略要地,迅速为统一北方做着准备。
其实,河北兵败之后,还是有一线生机的,毕竟曹操虽胜,但期间大小战斗中的损失不小,钱粮物资耗费甚巨,何况曹操连年交战,库存的钱粮物资本就不多,他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恢复,不然根本不足以北上。
可河北底蕴十足,完全可以迅速团结各方,征募兵士,安抚治下,不说能在短期内恢复到战前那等实力,但至少足以让曹操头疼。
那段大好时机,却白白失去。袁绍当时重病在身。虚弱将死。想做也做不了。
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却因为争夺继承权,发生激烈冲突,从内部争斗甚至激化到兵戈相见,自相残杀。
如此等曹操缓过气来,休整军士,积蓄武备,待又一轮秋收后。哪里还会手软。
袁绍经营多年的青州北部、冀州全境,实力底蕴那等强劲,却在短短两三年内,先后为其拿下,着实令人叹息。
如今,北方刚刚平静半年,曹操便又决定出兵,这倒让人有些意外。
须知,曹操征战多年,天下打仗最多的就是他。身处中原之地,四面皆敌。几乎是年年打,岁岁战,哪有时间去细致的处理内外事宜,累积起来的问题多不胜数,若非他本人精明善政,精于权术,又有荀彧、陈群等无数能臣为其稳住内部,早都出大事了。
何况从袁氏那儿得到的冀州和青州北部,仍然时常有人叛乱,少则三五千人,多则万余人,为祸地方,让他很是头疼。
可他面对这般局面,还是决定出兵,那便意味着,其意欲先肃清幽、并二州,再来着手全面整治内部,恐怕这也是被逐渐强盛的王旭和孙坚给逼的,因为历史上,这段时期他是一边整顿内部,一边稳步肃清北方,直到公元207年才真正完成北方的统一。
王旭在沉默好一会儿后,才再次皱眉问说:“婉清,那张辽、高顺二人可曾说他们的意见?他们认为是救还是不救?”
“他们口头上都说当救,但密信上如何写的,众人都不知晓!”
“把信拿给我看看!”
说着,王旭从凌婉清手中接过两封密信,拆开查看,粗略扫了几眼,他已是心中有数,点头道:“高顺、张辽身在北方,对那边局势确实更为了解,传令高顺,允许其在保证冯翊郡安全的前提下,出兵并州相助高干,张辽的白虎军团驻守弘农,防备钟繇和徐荣等人,不准妄动,若局势所需,最多出兵一万。”
“诺!”
“还有,尽量减少自身损失,出兵所需粮草物资皆让高干想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动用各军团自身配给,若违令导致军团供需不足,襄阳不会增调哪怕一斤粮食过去!”说着,王旭嘴角微翘,拉出他那习惯性的弧线:“不过他们出征得到的所有战利品,全部不用上缴,由他们自己安排,此役的所有作战部署,也无须上报襄阳!”
“夫君,此话之意是……”凌婉清不确定地问。
“你遣蝶影部众原话转达他们便是,他们能明白我的意思!另外,谍影在青州北部和冀州挑事的人手要增多,既然曹操不顾一切,集中上下精力要肃清北方,那对各地的控制力就还会减弱,尽一切可能给他带来麻烦,听说泰山群寇最近也再度兴盛,你们派些有能力的人过去帮着出谋划策吧,多加几把火,但要注意安全,时机不对就撤!”王旭意味深长地说。
“好吧!”凌婉清做事的时候仍是那般干脆,转身就走。
待其远去,徐淑看了看王旭沉静的脸颊,这才出声笑道:“你这哪儿是救援,是要把袁绍那个外甥高干给逼上绝路啊?”
“他本就已经是绝路,出兵相助其抵御曹操,已经是看在过往与袁氏的交情!”王旭不以为然地说。
“得了吧!你答应出兵并州相助,还不是为了给曹操拖后腿,将主要战火持续集中在并州,让其无力攻打过来,说得还那么好听,好像你是个大善人似的,估计等曹操拿下并州那天,都成残垣断壁,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维持。”
“我心里是个大善人,可曹操不善啊,若对他手软,那恐怕最后被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行啦!”徐淑温柔一笑,随即又阴阳怪气地说:“楚王智多而近妖,血手佛心,外恶内善,伟大、睿智、仁慈,臣妾无知妇人,什么都不懂行了吧!这么说,心里爽不爽?”
“恩!”王旭连连点头:“这个好,这个听着舒坦!”
“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