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郭嘉的魂(2/3)
偏安在这西南之地。待少主长大时,即便文韬武略堪比主公,一时雄才。可那时天下大势必然已定,只有三种可能。”“一种,便是北方曹操或袁绍,以绝对强势的力量扫**、平八荒,一统宇内。荆、益之地也不得不臣服,交出权柄,寻一地方享受太平盛世,从此不问政事。”
“一种,则是天下两分,一南一北。国家分裂。”
“最后一种,则是最有可能的,我等守于西南,孙坚雄踞江东,北方一统,成割据三分之势!”
“但不管是哪种局势。少主成长的二十来年,已经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起步也晚,甚至荆、益的文臣武将和兵士都将失去进取之心,再加上西南先天比不上北方,各方势力又基本稳固,自成一体。那时。穷属下毕生之力恐怕也难有作为,决定成败的将是后人。”
“此外,主公若有意外,但却有后,基业仍在。这么多年来,主公待属下甚厚,堪称厚恩。让属下身得其位,尽展所学,乃是明主。与属下倾心相交,是为益友。教会属下很多世间少有的学识。是为良师。这一切,嘉纵使万死也难以报答!”
“嘉又岂能转投他方,与主公之后敌对,做那不忠不义之事?哀,莫过于心死。属下有自知之明,既然已注定心死,那身居高位又有何用,毫无意义,不过吃着饭却做不了实事的酒囊饭袋而已,还不如交给有冲劲的人,也许能创造奇迹。”
“顾虑太多的人,再如何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而田丰与属下不同,其性子刚烈,不肯服输,认死理,甚至明知不可为,注定失败,也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所以主公若有意外,最需要他这样的能人来奠定基础。”
“可以说,主公在,郭嘉心里就有底,主公不在,郭嘉的魂也就没了,前路也断,这也是嘉之所以只能为臣,而主公可以为主的原因。不过主公也可放心,属下终身不会离开荆、益之地,若少主有危难,必倾力献策,只是终身不再主事。”
说到这里,郭嘉笑着接道:“若是主公、主母愿意,那郭嘉愿意做少主之师,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助少主将来成器,也将主公和属下未能完成的遗憾,尽数交付。”
这番肺腑之言将王旭彻底震撼了,他从没有想过这些,也从未去考虑到这些方面。
即便知道自己对荆州的重要,但也不知道重要到这种程度,在这一刻猛然发现,似乎自己还是陷在这些史上人物超凡的能力中,陷在历史对其的记载中,而忽略了他们也是人这个事实。
郭嘉太聪明了,太超凡了,可这一切却与其性格无关,他也同样有其性格缺陷。
就好像,历史上郭嘉同样投效过袁绍,观其不是明主,趁没有太多瓜葛的时候,果断就转投曹操。
而田丰不了解吗?肯定了解其并非最好的明主。
最明显的例子,当他谏言袁绍不要急着与曹操开战,好好经营数年,等北方稳定后,以压倒性的优势徐徐辗压,若是心急,必定失败,结果被袁绍以祸乱军心关起来。
不久,袁绍官渡一战果真兵败,所有人都以为,这时袁绍会后悔不听其谏言,放他出来重用,但唯独田丰自己断言死定了,结果不到一日,就被羞于见他的袁绍所杀。
可见田丰心里是明白的,可他的选择,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着一种偏执的倔强。
但郭嘉没有,他选择的是有明灯的未来。
这便是性格的差异,而现在荆州的形势,若自己生死,郭嘉感觉到没有希望,就没了斗志,没了激情,所以力荐田丰这样的人来主事。
想到这些,王旭慨然一叹,自己生死,恐怕后果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得多。
这一刻突然明白了诸葛亮为何会活生生累死,为何会不顾一切北伐,也许未必是因为他愿意事必躬亲,而是蜀汉没有主心骨,没有一盏明灯,他不得不亲自去点亮那盏灯,告诉所有人,至少他还在,他还没有放弃,还有希望!
怪不得刘备在的时候没有事必躬亲,走了之后却什么都要亲自处理,以致鞠躬尽瘁。
可不行就是不行,结果就是那样,人的力量终有穷尽之时,他终究是人,不是神!
如今王旭从郭嘉的见解中,已是深深理解,荆州在自己之后,再没有一盏明灯,可以想见,为了给众人希望,田丰和赵云接过大任,恐怕也会留下一个鞠躬尽瘁的美名,那是无奈,而非愿意!
甚至他很清楚,若真的身死,那荆州这些人要想夺取天下,那将是多么困难,多么不可思议!能够给他个保证,二十年内各方势力不乱,那就已经是万幸了。
这些名臣良将们虽然忠义,但不是傻子,也不是全都一个性子,他们之间也会有矛盾,也会有自己的考虑,也会因为时局和经历的不同,而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突然间,王旭觉得史书对自己的引导需要慎重,过多的借鉴或许会造成判断的失误,从实际出发似乎更为可靠!
回头看着沉静的郭嘉良久,王旭没有再多劝什么,只是轻声说道:“奉孝,若我死,你教好我的后人!”
“属下必尽全力!”郭嘉坚定说道。
但很快,王旭又猛然咬紧了牙关,以不容置疑地语气说道:“奉孝,助我得益州,益州的人手中可能有解毒之法,我不能死,也不希望你心死,我要活,我们都要为了目标而活!”
“主公所言当真?”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