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伯符仲谋(1/2)
虽然刘璋不时抽打马腹,怎奈这马在船上颠了近月,几乎每日都上吐下泻,此时浑身泛力,没将他摔下马背已经是他的幸运了,任凭鞭如雨下,速度却连那五百亲卫步行的速度也大有不如。
刘璋在马背上暗暗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幸好襄阳城便在汉水旁边,刘璋上岸的地方仅在襄阳下游三里左右。
不到半个时辰,襄阳城再一次出现在刘璋的面前,只可惜此时的襄阳城不复当日的安宁详和,只见城门禁闭,四周没有半个百姓的身影,城墙上无数士兵整戈待旦,护城河边,无数士兵亦是出剑出鞘、云梯高悬,一副箭拔弩张之势。
刘璋的到来立即引起了双方的注意。护城河边的大军一面监视着城墙上的守军,一面分出三路兵马,每路约三百人百左右,一路平推向刘璋军抄之势迂回了上来。
刘璋见亲兵有拔刀的冲动,忙大声道:“所有人听着,没有我的命令,所有人不许轻举妄动,否则军法从事!”
众人听了刘璋的话,这才松开了握着刀柄的手。
刘璋心里有些发虚,脸上却十分坦然的走了上去,一直到距离对方前锋只有二十丈外,这才拉住了坐骑,朗声道:“我乃大汉益州牧四子、大汉奉车都尉刘璋,特来求见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大人,劳烦通禀一声!”
一手持双方的将领遥遥拜了拜:“原来是刘大人,请刘大人稍待,某这便去通禀我家大人!”
“有劳将军了!”刘璋点了点头。
那将领当着刘璋的面吩咐严加警备后,转身而去。
不多时,他便返回,迎到刘平身前,拜道:“刘大人,我家大人有请!”
“烦请引路!”刘璋点了点头,转身道:“子言,你留下约束士兵,勿要与孙将军的兵马发生茅盾,其他人随我前拜会孙大人!”
“是!”众人齐声应是。
那使双刀的将领见刘璋留下兵马,仅带数个随从前往,不由得亲切了几分。
“将军贵姓?”刘璋道。
“小将祖茂,一无名之辈耳!”那双刀将道。
刘璋心中一惊,原来这就是那位忠义无双,代主而死的祖茂,想到他在孙坚危急关头,换上孙坚的衣甲为孙坚引来追兵,救了孙坚一命却也搭上了自己的姓命,不由得肃然起敬,道:“原来是大荣将军,失敬了。在下时常听闻,孙太守麾下有祖、程、黄、韩四员健将,只是一直无缘得见,引为恨事,今日总算得偿所愿了!”
祖茂见刘璋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头,心中一喜,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不多时,刘璋便见一头顶金盔的方脸大将领着三名将军、一名小将和一紫髯碧眼的孩童迎了上来。
刘璋上前道:“在下刘璋,见过孙大人!”
孙坚大笑着回了一礼:“贤父子乃我大汉皇室贵胄,令尊代天子牧守一州;刘公子弱冠之年便被封为奉车都尉,更是后生可畏啊!”
刘璋道:“小子年少无知,不过蒙祖宗福荫,忝任奉车都尉一职,如何比得上文台公?文台公十七岁便单刀独骑勇斗海盗;熹平元年,文台公以千郡兵讨伐逆臣许昌,大胜而归;中平元年,黄巾张角假天意起兵数十万谋反,从者如雨,天下震动,文台公在淮、泗召集义兵征讨张角,为朝廷、为百姓出身入死,功勋卓著;中平三年,凉州边章、韩遂起兵自立,文台公协助司空张温一举平定边、韩之乱;中平四年,长沙人区星起兵,又是文台公率军大败叛军……诸多功迹不能一一细表,可以说文台公的一切便凭自己一双手、一颗对大汉的耿耿忠心和满身的功勋所得!如今文台公的赫威名传于天下,我大汉百姓无不钦佩,我大汉将兵更是以文台公为榜样。在下更是仰慕已久,今日能得见文台公真容,吾虽死无憾矣!”
孙坚听了刘璋的吹捧,不禁心中大喜,这些事情可不是刘璋胡说的,那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是他一次次进升的敲门砖,为此他曾经数度陷入绝地,如非上天眷顾,恐怕他早已经是黄土一杯了。
刘璋又向余人行了一礼,道:“在下见过程将军、黄将军、韩将军。”
程普、黄盖、韩当连忙还礼。
刘璋又道:“这位英气逼人的少年英雄想必就孙大人的长子,人称小霸王的孙伯符了吧!”
孙策此人年轻气盛,喜欢争强好胜,更兼勇武过人,因而极度自负,时常自比西楚霸王,但是别人都只引为笑谈,此时见刘璋说的十分的诚恳,不由得大喜,道:“孙策见过刘都尉!”
刘璋笑了笑,转向那紫髯碧眼的小孩道:“这位小公子形貌奇伟异于常人,一看便知非池中之物,此必是孙大人次子——权吧!”
小孩郑重而恭敬的拜道:“小子孙权,见过刘都尉大人!权年幼无知,不敢当大人邈赞!”
刘璋看了看这未来的东吴大帝,笑道:“当得,当得!孙大人生了个好儿子啊,哈哈,果然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啊!”
孙坚是个武夫,没有太多读书人的弯弯绕,见刘璋对自己及手下将领、儿子皆十分的敬重,便也对他大生好感,又知他是大汉宗室,便存了结纳之心,一时间相谈甚欢。
刘璋又向孙坚介绍了荀攸等人,众人相互见礼。聊了同句,刘璋便将话题引到当下,道:“未知文台公兴兵到此,所为何事?”
孙坚闻言顿时大力挥臂,恼怒的道:“吾奉诏起一郡之兵讨董,奈何长沙郡地贫人稀,粮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