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洗马流沙 第6章 少将军(上)(1/3)
随着日子的过往,灾民们还在日益的增加,外面的消息也随之增多。由于干旱和蝗灾,有很多地方都民不聊生。陕西境内尽有多处地举起义旗,有宜川的王左挂、安塞的高迎祥,洛川的张存孟、贺兰的王大梁等等。李家坡十八寨存在于秦岭的诸多堡寨的夹缝之中,要想生存下去已经很难了。如今外面又战火纷飞,灾难重重,不知道何时会沾染到十八寨。所以不仅是灾民,还是各位首领,都想扯虎皮拉大旗,自己壮大自己的威名,以免受到冲击。
寨子里人口日益在增加着,原来的居住地显得格外狭小。寨主杜衡在秉忠的建议下,民居后撤,寨门重修;看这阵仗当山寨的屯居要以千万人计,所有居民全部撤到葫芦谷内,原来的居民区作为营房,前面的小寨门作为牙城,离葫芦谷口距离上远的地方,大约有十来丈远做一个城墙般的寨门,刚刚可以将葫芦路口隐藏在其中。其实,真正要想将十八寨做到易守难攻的还是要靠自给自足和兵力强盛。秉忠重新编排着各大首领的事务:首先由二金刚长毛道长和五金刚长腿将军率青壮年习武练兵,三金刚瘦和尚七金刚藏神负责打造山寨大门和兵器等,四金刚裹腿王率孩童在各道口左右两侧游哨,禁忌定点定时,必须游走不定,以防不测。六金刚花舌头和八金刚独眼除了在外游击拦截,闲暇之时配合瘦和尚、藏神的事务,以及六畜的生养放牧和良田的开垦。寨主杜衡总领所有事物并统计辎重配备和六畜的生养管理,另外自己和长毛道长则负责打造一只属于寨子特有的阵法和队伍。一时间,寨内寨外大家伙干起来显得热火朝天。秉忠巡视山寨时,发现军队的训练十分混乱,不知道是因为组成人员是灾民和游民这两大原因,还是两位首领不得其法。于是秉忠找来“二长将军”言道:我见近日士兵的训练十分散漫,没有固定的地方和队伍。你们二人如若也找不到方法,我可以教你们一个简单的。只是将家里的有色布绑在竹杆上做旗子,每二十四人一组站在一个旗杆后进行训练。这叫插旗风,再到训练有序的时候,我再叫大家另外一些功用。两人听到秉忠说到如此方法甚为简单,于是点头称赞。不日,便开启了有模有样的训练。
回到议帐大厅,正碰见寨主杜衡率领着众喽啰统计寨内的辎重马匹和粮食。于是便随口问道:各位对我们这寨子的辎重都一定的了解吗?下面的管事一听是军师在问话,马上回答道:这两三年在内自由生养的马匹驴骡加起来不到五六十头,粮食原本可以够吃一年半载的,但是随着收留的人口增加,今年满打满算可以度过,若今年的收成能持续下去,我们每年只能保住当年的口粮,没有结余。原来开垦的土地和现在正在开垦的土地可以达到五六十亩地,若到明年全部种上粮食应该可以作到屯积。六畜的饲养,只有土鸡繁殖得快一点,别的猪狗牛羊只能是慢慢来……。哦!等小六子听完管事的汇报,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心里想,若没有任何战事或骚扰,如此这般这平安的生养大概得两三年时间才能有所充足;如若被灾害或别处强势的堡寨前来骚扰,只怕是凶多吉少。随着自己的寨子日益变大,也会成为一块肥肉摆在大家面前。所以小六子心里在想,待到新兵的训练纯熟,必定要拉出去骚扰一下别的地方,以借此来壮大自己的声誉,切不可成为软包子被任人宰割。于是当下便找到寨主杜衡说出自己的建议,杜寨主点点头说道:敬轩先生未雨绸缪,确实是顶好的一件事情。什么地方和如何出击的时机,您和二金刚长毛道长商量决定,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正所谓家大业大,还求自保。若不能给大家一个安定的居处,大伙儿又会漂泊四方,为衣食所患,生不如死啊!
在古代虽然以冷兵器为主,但是兵器种类相当多。古代的军队中分工很细,作战兵将分为步兵、骑兵、水兵、车兵等多种,兵器分为弓弩、刀枪、棍牌等,还讲究在作战前练站队,练布阵等,内容很是复杂。古代要求兵将全部上战场后,要紧密配合,适应战局,动作协调,积极投入作战,不得争第一,不得独自撤退,必须万人齐刃,全军上下动作保持一致,充分发挥作战能力等。为了让士兵们熟悉军旗和战鼓的指挥,很多时候训练兵将分辨战旗和鼓声。这可谓是古代士兵参军后的首要学习任务,各级将领都必须考核这项任务。古代把各种号令和军法军纪编成了册子,发给所有的士兵,认字的自己读,不认字的要听队伍里认字的念,务必要全部背熟。如果犯过受刑,能背出一条军纪就免打一板子。古代有个训练项目和现在一样,就是要训练队形,培养士兵绝对服从命令,做到军令如山,人人遵守。古代的各级将领和士兵用不同的军旗、服装和徽章作为区分标志。虽然队形的训练不难,但是是各项训练的基础项目,所以要求非常严格。训练的时候没听到命令就进退的士兵,要和违反训练条例的一样罪名处罚。而且古代要求无论是用刀枪还是爬城墙,都必须体力好,身手很灵活。所以古代士兵参军后要负重锻炼增强体力,每种古代兵器都必须平时刻苦训练。
弓箭是古代兵器中首要兵器,宋朝的时候军人要求“两分习弓,六分习弩,剩下两分练习枪牌”。拳法在古代也在训练内容中,因为万一丢了兵器或是兵器损坏,必然要和敌人用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