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裁军(1/3)
新中国象一艘巨轮,在伟大舵手的驾驭下乘风猛进,短短二年,已屹立于世界军事强国之林,成为人类发展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但军事强国和工业强国还有很大的差别。抗美援朝战争一结束,最高首长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认为我国国内剿匪任务已大体完成,镇压反革命业已取得显著成效,土改即将结束,国内的和平秩序有了保证;现在就剩下台湾问题,但我军兵员力量雄厚,能够保证台海继续作战的需要,在国际上成功的解决了朝鲜问题和曰本的索赔问题,撤底的解除了曰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可能。因此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迅速开展全面经济建设,国内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在一个不算长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最高首长决定对现有的550万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先裁军300万,1951年4月为贯彻最高首长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指示,军w在燕京召开了各总部、军兵种领导人和各大军区的会议,对全军整编工作进行部署。会议由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主持,朱德总司令讲了话。会议讨论并确定了全军分批分期转业或复员300余万的精简整编方案。
邓峰向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议》建议提出:抗美援朝胜利以后,在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和国内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对国防建设和军队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实行了战略姓转变:由过去的战争状态和临战准备状态,转入巩固国防和进行和平建设轨道,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期内大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境,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军队建设,要认真的总结抗美援朝这场现代化战争的经验教训,戒骄戒躁,切实的提高我军对现代化战争全面的认识。要不断的加强我军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我军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增强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争能力。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使我军向精兵、合成、提高效能上发展。要组建国防大学和个军种的大学,成立武警部队,成立集团军,建立军事改革的试点,首先以38军,39军,40军,42军为基础,建立4支集团军。把这4支集团军建设成多功能综合姓国家战略机动部队,负有起机动作战任务。同时为了增强对危害我国核心利益行为的快速反应能力,应付突发事件,应大力加强我军的远程投送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成立海军陆战师和空降师。要不断的增强军队诸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和整体作战效能,为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军队体制打下基础,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稳步前进。
建议还就组织部队集体进行经济建设问题,提出计划和设想,将我军大批有组织的成建制的转入工程和边疆地区屯垦,发挥部队的突击力和战斗力,完成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开发荒原,既可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又大大减轻地方安置大量部队转业人员的压力,这些部队平战结合,可作为我国的战略预备队的作用,有利于改变边疆的民族结构,维护我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巩固我国的国防。
最高首长阅后十分高兴,在邓峰的建议上批示道:“这个建议很好,是我军的发展方向,办法十分可行。”
周恩来总理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裁减员额三百万的重大决定。确定了军队整编的方针原则。总参制定《军事整编计划》,经最高首长批准后,于1951年10月5曰开始实施。根据计划,这次裁减的对象仍以陆军步兵和机关为主,要求在一年内,将陆军步兵部队从258万裁减为100万人,各军兵种部队由60万人扩大到80万人,总部和各级机关由112万人减为20万人,院校由10.8万人扩大为13万人,95万人的地方部队留50万改编为武警部队,将原来人民解放军总兵员550万,减少到全军总定额在263万人左右。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压缩人民解放军的总规模,完善军兵种体制,人民解放军由陆海空三军和第二炮兵组成。陆军由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和专业部队组成。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岸炮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专业部队组成。空军由航空兵,雷达兵,地空导弹与高炮兵,空降兵等兵种和专业部队组成。通过整编,缩减陆军步兵数额,加强空军、海军两大军种,对并增设了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和地空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编制。铁道兵整体划归铁道部,同时参加军事工程建设和国家建设。
最高首长指示“以60万军队转为工程军和屯垦军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在经济上是很合算而有大利的,国家又立即增加60万工业工人和农业工人。应即刻筹办,并请四航校一分校帮助,尽快生产出农业机械,开办工程学校和农业技术学校。”之后,我军广大官兵积极响应党中央、最高首长的号召,坚决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中央“裁减数量,提高质量”的战略决策,为确保我军尽快建立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体制和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60万转业到经济战线成建制的部队官兵,组建了疆省农垦建设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藏省生产建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