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阅读(5/6)
她是否真的生气。“我在你面前你就背不出?”梁湘菱将信将疑的走到颜骥背后站着不动,道:“你现在背吧,我不看着你了。”
颜骥静下心来,总算将二十条门规背出。这倒让梁湘菱对他的看法也有所改变,认为他只是紧张而已,心道:“看来他也不算太笨,我一直看着他,又走来走去,无形间已经给他加了负担。”
门规背完,颜骥满怀信心以为师姐接下来就会教他法术,心里一阵高兴,差一点就笑出来。
只见梁湘菱拿出一本书卷,上书“道德经”三字,梁湘菱道:“这本书叫《道德经》,是道家祖师李耳所著,我们三清观弟子入门的第二门功课便是将这道德经背诵,并能解说其意思。”
颜骥一阵失望,但接过《道德经》一翻看,也不过五千来字,觉得一两天内也能背诵。梁湘菱又递给颜骥一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道:“这是道德经的注解,你背完之后要能将意思也说出。”
有了上次的经验,梁湘菱也不再费时间口述道德经的意思让颜骥记下,觉得写在纸上让他自己看这方法更好,也省得她说得口干舌燥。
这《道德经》并非以白话书写,五千言全是古言古语,读起来枯燥无味,比那门规难背许多。
颜骥的父亲是位教师先生,在教他背书识字的时候也教过他一个道理:“你只有知道自己背的东西是什么意思,才能记得更清楚,在脑子中永远也忘下。”
因此,颜骥每读完一句话便看注解弄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虽然很慢,但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只要明白了其中意思,背起来要轻松许多。
在《道德经》里,颜骥也发现了三清观门前的石碑上那句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读到此处,颜骥方才明白这句话出于《道德经》中。五千言读下来,颜骥感受颇多,只这短短罗了苍穹万物之道,人生百态之道,此刻,他忽然明白在学习法术前为什么要将《道德经》背会。
只有明白“道”的意义,才能将法术发挥到最佳。
虽然其中所说都是一知半解,但他确定必有高深含义,或许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明白。
读了此书,颜骥觉得内含高深之意已超过父亲教他的所有典籍,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高深的名著他父亲从未提起过。颜骥哪里会明白他父亲一个儒家学士怎会去研读道家典籍,除了经、史、子、集,多数儒生都不愿研读其它典籍。
颜骥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将五千言《道德经》和起注解背熟,他这一番先理解意思再背诵的方法效果显著,比那些先背再看注解的人记得更为牢固。
三天后,梁湘菱检查颜骥对道德经的掌握时,不论她提问那句,颜骥都能一字不差背出,并说出意思。
这倒让梁湘菱对他刮目相看,向颜骥笑道:“想不道你小子还蛮聪明的嘛!我当时还用了四五天时间呢。”
第一次听师姐夸他聪明,颜骥非常高兴,终于觉得自己不是个没用的人。想着背诵了五千言《道德经》,师姐一定会教他法术,颜骥高兴地快要笑出来。
事情远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梁湘菱并未说起教他法术之事,只道:“作为本门弟子要经常打坐修炼,以吐纳之术引天地灵气入体,有时一坐就是几天几夜,所有要有好身骨才能坚持下去。你身子骨那么差,从今天开始你每天上午要去山里砍柴,下午扎马练拳,靠做这些事来强生健体。”
此后,颜骥虽不用背那些书籍,但也不轻松,每天砍柴、挑水、扎马,原本身体就很虚弱的颜骥有些吃紧,每天都累得汗湿衣衫,梁湘菱除了教他一些普通拳法剑术,根本没教过他任何法术。
起初颜骥还很生气,但一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百倍,每天再累也能吃到师姐做的美味饭菜,每当看见师姐那美丽的面孔,身体的疲劳似乎已消去一半。颜骥觉得自己应当知足了,心想:“如果真能这么过一辈子,不学法术也罢。”
流的汗多,吃的就多,每天三大碗肉三碗肉汤,一个月下来颜骥的气色已好了许多,脸色不再苍白。虽然梁湘菱每天都增加他扎马练拳的时间,但他明显觉得没有先前那么累。
这日清晨,颜骥走出青竹仙居所在的青竹林打柴,每天砍五十斤柴,对于颜骥来说已是相当轻松,并且不会感觉到身体疲惫,看来他的身体已是越发强健。
出了青竹林,整个山坡草木枯黄,一整冷风吹来,直吹得颜骥打了个寒颤,时已入冬,天气也越来越冷。颜骥即刻动手砍柴,完成任务好早些回去,少吹些凉风。
刚抡起斧头,望见远处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那少女正向颜骥这边跑来,口中呼喊道:“樵夫小哥,我向你问个路!”
那少女走过来,颜骥才看清她面色苍白,嘴唇干裂,只穿一件单薄的衣衫。她手中竟然拿着一把通体赤色的长剑,正是广陵真人的佩剑天师剑,只是颜骥不认识此剑。
见这少女已经踏入三清观地界,颜骥赶忙道:“你要问路就快问吧,问完就走。这里是我三清观的地界,不能让你一个外人进入。”
“你是三清观门下?太好了,”少女抓着颜骥的衣衫惊喜道:“快带我见你家观主,我有要事禀报。”
颜骥一听她有要事要找掌教,也不再赶她走,说道:“我先带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