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混在大唐》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混在大唐 () >> 第 62 部分阅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170562/

第 62 部分阅读(3/6)

书,便知这“慧”字本意为扫帚之意,且在《左传》中有“慧所以除旧布新也”之句,故而有如此一说。

武太后也曾攻读经史,自然也知道其意。

第二日上朝,武清班列其中。

有监察御史奏道:“昨夜出现怪星,当谨防贼盗、防备边患。”

又有大臣说道:“扫把星出现,是灾祸之兆,还请太后祭祀上天!”

总之,一下子便把矛头指向了武太后把持朝政,他们虽已劝谏的方式进谏,可着实把武太后气恼了。

武太后看向沉默不言的武清,便问道:“远山,你怎么看?”

武清一愣,便躬身答道:“彗星者,天之旗也!”

武太后霍然起身,而后笑道:“尔等文臣,却不及一武夫。《左传》云:慧所以除旧布新也。尔等枉为重臣,却不知上天寓意,便以祸乱人心之言教天下,其心可诛!”

于是,在不欢中散朝。

九月五日,武太后敕令下达中书,改元“光宅”,大赦天下。而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旗帜由白色改为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东都改为神都,洛阳宫改名为太初宫;职官和官署也改了名称。如三省,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六部尚书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门下省改为鸾台,长官侍中改为纳言;中书省改为凤阁,长官改为内史;御史台改为改为肃政台,分左右两台等等一系列改革。

这个时候,百官终于明白,太后这是要长期把持朝政的迹象啊,有大臣上疏反对,随即便贬斥了一部分人。

自武清在徐州做下整肃吏治的大事后,大唐也掀起了一股整肃吏治的热潮。恰此时,嗣英国公李敬业坐赃由眉州刺史贬为柳州司马,其弟李敬猷本是县令也因贪腐而被免官,魏思温曾为御史,后便贬为县尉,如今又被免官,给事中唐之奇贬授括苍县令,太子詹事司直杜求仁贬授黔令。

无巧不巧地,诸人便齐聚扬州,都是贬官之人,一时间义愤填膺,酒过三巡,便谈及武太后废立囚禁皇帝,无还政于新皇之意,又杀害废太子李贤,重用武氏子弟。

李敬业更是火大,他父亲李绩乃三朝元老,劳苦功高,他靠父荫入仕,也只是得了个刺史的官职,自太后把持朝政后,他便是一贬再贬,如今还要贬到瘴气横生的柳州去做个司马。故而以他为首,便召集了这些人来商议。

众人觉得武太后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公愤,一时间声讨声不绝,众人都觉得应该乘时而兴,干一番勤王大业。

众人商议分头准备,李敬业则来了扬州城内城的一处宅院,看似这宅院像是富贵之家,李敬业敲响了门,问道:“贺先生在吗?”而后钻了进去。

不说李敬业和众人密谋造反之事,单说朝廷之中。

自武太后改革之后,虽没有新气象,但却也一片祥和之气,祥瑞时有发生,武太后也乐得高兴。但这一天,润州刺史李思文八百里加急军情羽檄,夏官尚书岑长倩赶紧报知武太后,武太后随即临朝议事,武清为武将之首,所以也在列。

自有殿中御史宣读羽檄,“嗣英国公李敬业纠集党羽于扬州率众二十万杀长史陈敬之谋反,已夺取扬州,攻润州正急。恳请朝廷火速派兵,刺史李思文将与全州将士抵御贼寇,马革裹尸......”

顿时,朝堂之上,竟无一人说话,安静地都能听到百官的呼吸声。

武清身为武将,自然得出这个头,此时不为武太后分忧,如何能成,便出列道:“禀太后,扬州所督折冲府不过六七个而已,如今正是各府军农忙之时,李敬业纠集二十万,以末将来看,最多也不过十万乌合之众而已,末将愿领兵一万精锐,剿灭叛贼!”

百官顿时深吸一口气,这武清一万对二十万,好大的口气。

武太后心中大慰,一听有叛乱时,她心中还真的慌了,此时听到武清之言,一颗狂跳的心便安静了下来。关键时刻,还是要靠我武家之人啊,便站起身,说道:“武爱卿,一万太少,本宫封你为扬州道行军大总管,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听你调遣,命监察御史魏元忠为监军,即日整兵三十万,剿灭叛党!”

武清躬身领命,而后率本部左羽林卫三千人本部人马,从京畿各折冲府紧急抽调府军,并限七日内抵达洛阳校场。

第二日,继续临朝议事,李敬业被剥夺爵位,复其徐姓,并派人把李绩的坟给刨开破棺鞭尸。

而此时,徐敬业勤王檄文传至朝中,武太后拿着檄文,一边念着,一边不断地大笑着,并夸奖着檄文之华美。

武太后问道:“如此佳文,是谁所作?”

有御史道:“此文乃渤海丞骆宾王所作。”

武太后叹息道:“如此之人才,不为朝廷所用,乃宰相之过也!”

百官一阵唏嘘,告罪。

武清心中一叹,当年他邀请骆宾王到清心书院,可惜那人不知是哪根神经错乱了,竟言辞拒绝,而且把他是一顿臭骂,最后听说是辞了临海丞外出游历去了,没想到却跟徐敬业等人搅合在了一起,不知道此次出兵能不能遇到。

但他对于这篇檄文真的是嗤之以鼻,文辞华丽,却言之空洞无物,词意令人费解,也难以让天下人理解。试问一篇宣战檄文,却写成了骈文,华而不实,目标也不明确,这样的檄文谁看得懂。

也难怪百官看了檄文后,也没有多少激动之色,武清心中已

状态提示: 第 62 部分阅读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