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1/2)
曹参迷惑是在情理之中的,碰到这种难题,不迷惑才是怪事。
前边我所介绍的各家学说,都经过了几百年锤炼,都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哪一派的学说,都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这是争论几百年的话题,老子、孔子那些大家们在世时,都没能争辩个所以然,曹参组织这次小规模辩论会,自然也不会倒腾出什么结果。
只能说,曹参的迷惑是自找的。
就在那群人争辩的不可开交之时,有人向曹参进言说齐国还有个叫盖公的高人,在治国方面很有两把刷,值得一见。
这个高人的名字记载不祥,史书里直接来个“盖公”了事,那我们也只好跟着这样称呼了。
据说这个人对道家的黄老学说研究的比较透彻,看问题很有见地。相信引荐“盖公”的那个人,肯定是道家学说的继承者,不然的话,打死他也不会说出这人的命字。
曹参现在是病急乱投医,只要听到个名字,他恨不得马上把他拉出来遛遛。
就这样,这个叫“盖公”的老头被请来了。
捣鼓了这么多天还是一头雾水的曹参,有些心急火燎。见到盖老头,客气话还没说两句,就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有什么可教我的?”
盖老头也很直白,两手一伸:“你要学啥?”
曹参一愣,倒腾了半天,来了个迷糊蛋。不过老曹同志修养还是比较好的,耐着性子解释道:“治国良策。”
盖老头微微一笑,接着问道:“敢问丞相,你的目标是什么?”
曹参心里暗恼,本是要请来个讲话的,没想到却跑来了个问话的。曹参的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答道:“民富!”
盖老头又是一笑,答道:“那你就无需再干什么了。”
曹参一愣,彻底恼了,这是什么东西呀,花钱请来了这么个活宝。曹参不无好气地反问道:“难道我这个相国什么也不干?”
把曹参调戏的差不多了,盖老头也开始进入正题了。要说这个人,的确是有两把刷的,不过通常情况下,高人们的说话方式就是如此,藏藏掖掖,不把你搞的七荤八素,是不舍得吐真言的。
盖老头开口了:“百姓何以能富?耕桑纺织足矣!这些事情,你能干什么?难道你要去帮他们干这些事情?”
曹参愣了,这么多天来还是头一次听到有人说自己没用。
就在曹参发愣的档口,盖老头接着说话了:“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秦征繁役重,民早已不堪所重,现积弊之深,难以复加。秦亡,皆由于此。今,相国只需减徭赋、轻民力、重农桑足矣!还将何为?”
曹参安静的坐了下来,这个老头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他。迷惑了这么多天,终于清醒了。
至此,盖老头说出最后一句话:“无为,而无所不为!”
实际上,盖老头说的这些东西都很好理解,简单点说就三个字——不折腾。只要当权者不随便搞政绩工程,不随便去搞挖坑、修路、盖坟之类的工作,老百姓的日子就能好受一点。应该说“不折腾”这三个字,算是道家学派的精髓。
盖老头最后的那句话,影响了曹参以后的处世风格,道家的思想体系渐渐地融入到他的血脉。也从此开始,道家的理论真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曹参用这套理论,在齐国做了九年试验,为自己赚了一个“贤相”的称号,看来“不折腾”就是最大的“折腾”。后来,他又把这套理论,引入、灌输进整个大汉王朝的血脉,成为这个朝代随后几十年的治国理念。
老子如若在天有灵,可以含笑九泉了。因为他捣鼓的这些东西,终于得到了当权者的认可,成为一个王朝几十年的行为准则。这,是值得庆幸的。他应该感谢那个叫盖公的人,更应该感谢曹参。
这,也就是我专设此节的缘由。
实际上,也并不是道家理论多么的牛气,其他学派多么的无能,只是因为两个字——适合。但不管怎么说,“道家”也曾经牛气过。
好了,关于学术研究方面的问题也就先到此为止,赶快让我们的故事情节继续往下发展吧。
萧何去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
曹参听到这个噩耗后,愣在了当场,手中的毛笔跌落桌案,又滑到地面。
他已和萧何对掐了九年,要说没道理再有伤怀的感觉。
然而,这个感觉还是产生了。
这个噩耗,让所有的恩怨随风而去,留下的,也只有过往那些残存的支离破碎的记忆。
曹参慢慢的站起身,茫然地走到门口。
淅沥的碎雨,飘洒于屋檐。屋外的几颗垂柳,在雨中无力的摇曳,似在诉说那些记忆中的往事。
两行浊泪,从曹参的眼中缓缓滑落……
侍者小心的拾起地上的笔,轻轻地斜放于砚台,然后静站在曹参的身后。
曹参背对着他,突然说话了,声音很低,但很清楚,“去准备一些行装吧。”
侍者有些迷惑,“相国要去哪?”
曹参长叹一声,说道:“萧相国去了,我得进京继承其志了。”
侍者彻底蒙了,现在啥消息都没有,你就进京当相国了,早了点吧?但侍者是不敢提出疑义的,“喏”了一声,轻轻地退了出去。
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友谊吧。虽然已绝交多年,但两颗心却并没走远。
萧何临死时,推荐的是曹参;而曹参闻讯噩耗后,也明白自己以后的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