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天龙之大宋小王爷》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天龙之大宋小王爷 () >> 第一百八十八章 赵俊献宝(三)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159724/

第一百八十八章 赵俊献宝(三)(1/2)

可是,赵顼还是对着赵俊问道:“朕已经看过你的奏章了,从选材到步骤,甚至就连运输,储存和使用的时候的一些注意事项都记载的清清楚楚,可是,区区一件建筑材料而已,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看你的样子,对这个东西,甚至比对火药配方和造纸术都要重视,不会是骗朕的吧?”

赵俊连忙说道:“父皇,您可是天子,孩儿怎么敢骗您呢?等第一批成品造出来了,试用一下,您自然知道孩儿是不是骗您的了!不过,孩儿认为,水泥的重要性,哪怕是孩儿所说的,也远不及它真正的作用重要,用的好的话,我大宋甚至可以在战争中快速改变一个地方的地形,改变我大宋没有骑兵的劣势,完全可以将其当做战略物资来储备,父皇,孩儿怎么会在这样的重要关头骗您呢?”

赵顼听到赵俊的话,不由得点了点头,这子虽然贪玩,但是办事却还是很靠谱了,不至于在这种地方骗他,当然,最重要的是,很快就能造成成品,以他的聪明,自然不可能撒一个很容易,甚至只需要过段时间便能轻易戳破的谎言,对于他这个聪明人来说,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因此,赵顼见赵俊如此重视水泥,他便也对这个东西充满了期待,希望到时候不会让他失望吧!

赵顼再次将东西交给了徐公公,道:“还是一样,让人抄一份送到工部去,先造一个窑子,试一试这个方法,还有,传下命令,试用的人必须要绝对信得过的人来试,避免秘方和方法外泄,明白了吗?”

听到赵顼的吩咐,徐公公连忙点了点头,说道:“是,老奴明白,老奴这就去安排,不是绝对信得过的人,一定不能参与到水泥的制造方法中!”说着,徐公公便拿着奏章,退了出去。

之所以水泥要这么吩咐,而之前的造纸术和火药不需要,那是因为赵俊拿出造纸术,就是为了降低造纸成本,配方不要说外泄,日后试验过后,说不定还会主动推广,并没有保密的必要!

至于火药,这个自然是需要保密的,不过,这个根本没有必要强调,因为研究火药的地方乃是火药署,里面的人任意一个都是赵顼信得过的人,还需要强调吗?

眼看着徐公公又带着赵俊的一份奏章离开了,赵顼再次说道:“鉴于一切都还没有见过那个水泥的实际效果,朕就先给你免去半年禁闭吧,若是真的很有用,朕自然另有封赏,好了,你不是说有两个秘方吗?另一个是什么?”

“禀父皇,是玻璃!”赵俊听到赵顼问起来,连忙回答道,“那胡人给了儿臣两个秘方,一是水泥,二是玻璃,两样都是几位重要的材料,可以说,有了这两种东西,许多……”

赵俊还没把话说完,赵顼便直接说道:“玻璃?这个东西朕知道,曾经有人给朕送来了一套玻璃制品,透明无色,看起来还挺不错的,不过,这东西除了用来当装饰品之外,还有什么用处吗?也值得你把它和水泥相提并论?”

{}/  赵俊听到赵顼的话,连忙说道:“父皇,孩儿觉得,最好是把玻璃的工艺传出去,让天下人都参与进去,这个东西,并不算什么战略物资,被敌人学走了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可以让我大宋的子民们除了种地之外,多几门赚钱的营生,民富,才能国强,要知道,自古以来,我炎黄子孙便是最能吃苦的人了,只要有一口吃的,不至于饿死,便不会有人造反,我大宋才能真正国泰民安!老百姓的家里有钱了,我大宋的税收也可以收更多,国库自然也可以更加充裕,到时候,孩儿还有几条政策,可以让我大宋真的强大起来!”

赵顼沉吟了半晌之后,却并没有答应下来,而是说道:“朕会好好考虑的,你且先来说说其他的宝物吧!”

赵俊无奈,也只好点了点头,赵顼强行转移话题,他还真不能再转移回来!只得拿出另一份奏章,打开看了一眼,说道:“父皇,儿臣这次不献宝贝了,这次,儿臣给您献上一条国策!”

一听到这个,赵顼的目光顿时亮了,立马漏出一副感兴趣的样子,说道:“哦?国策?不错,不错,说来听听,朕看看你能献上什么国策?想好了再说啊,若是胡言乱语的话,朕不仅不给你减禁闭时间,还会加的!”

赵俊连忙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事关国策,孩儿怎么敢胡言乱语,孩儿只是问一问父皇,父皇可知道占城稻吗?”

“占城稻?”赵顼觉得有些熟悉,但是却一直想不起来,许久之后,终于恍然大悟道,“朕记起来了,那是从南方国传入我大宋境内的稻种,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一次发生大旱,皇太爷爷便大肆推广过占城稻,说它‘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不择地而生’!你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难道你的国策和那占城稻有关吗?”

赵俊闻言,立马说道:“父皇,那占城稻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而且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可以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近百年前,我大宋便已经推广过这优良稻种,可是,自从那时候推广过以后,占城稻却一直只是在福建,江淮,两浙等地广泛种植,其他地方却极为少见,父皇,儿臣觉得优良的稻种,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才行,为何却只在那少数几个地方推行呢?父皇是不是也应该像真宗祖爷爷那般学习,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优

状态提示: 第一百八十八章 赵俊献宝(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