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一次失败的拉拢(1/2)
刘鸿在等死,对于经历过风浪的刘总兵来说,死并不可怕,等死也并不可怕,还有什么别的招式,就尽管放马过来吧。活到了这个年纪,也算是够本了。
他只是还有些放不下的,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自己苦苦经营的山海关,也许就会随着自己的死亡,全部覆灭,可是自己无力去左右这些了。刘鸿是个忠臣,他自认,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就算死后,也会和“英魂依旧守辽东”。他做不出来伍子胥鞭尸楚王的故事,他也不会告速自己的君王,希望自己头悬国门,亲眼看着外敌进入。
山海关总兵刘鸿,是一个极其纯粹的人,毫无杂质。他死到临头了,想的是自己的国家,想的是辖地的百姓,还有自己的儿女部下,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也许,从一名副都御使改任武职开始,他就已经做好了以身许国的准备,只是他绝不会想到,这与自己设想的完全不一样,自己会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也许死后不会留下名字,也许会留下恶名。谁知道呢,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自己只需要遵从本心便好。
黑暗的监狱里,刘鸿躺在柴草铺成的床上,回想着往事。他很久没有这么清闲过了,自从七场文战告捷,中了进士之后,无论是作为地方官,作为京官还是边帅,自己从来都渴望有一天的清闲时间。可是没有,他不得不处理政事,不得不写奏章,不得不抵御外敌入侵。现在,他清闲了,是那个从天而降的山海关监军给了他这个清闲的机会。
刘鸿在想,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魏公公,偷得浮生半日闲,毕竟是难得的惬意事情。
总兵府的主人下狱了。这里立刻住进了新主人。不甘寂寞的魏公公,在第一时间就把自己的办公场所挪进了总兵府。顺便也就在这住下了。
魏全孝心说,这总兵府虽然寒酸,虽然要什么没什么,毕竟是身份象征,毕竟是官衙。这地方怎么能让那个傻不拉几的犯官刘鸿住呢。算算时间,京城的批复很快就会下来了,看那刘鸿小子还有什么话说,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还敢跟咱家叫板。
无耻的人,会认为很多人都是同样的无耻,事实上,这个道理并非真理。
魏公公敲起了聚将鼓,召集山海关城内所有五品衔以上武职军官全部聚齐,他要训话。
很快,总兵府里聚满了千户以上军官十余人。大家似乎都不怎么愿意来,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是古怪。拧着眉毛瞪着眼,每个人都不苟言笑,按着自己的佩剑或者佩刀。气氛一时凝固到了极点。
这很正常,没有人愿意来,没有人愿意听一个死太监的调遣。但是他们还是来了,因为他们必须服从的,不是这个死太监魏全孝,而是聚将鼓。一通鼓响,诸将不到,该责打四十,二通鼓响不到,该责打八十,括弧,全都是军棍!三通鼓响不到,人头落地。
魏公公看着眼前这群生龙活虎的武官,心里说,你们少给我装出这一副正正经经的样子,装什么装。岳武穆老人家都说过,要想天下太平比较简单,那就算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现在这年头,不管是武官还是文官,都是既爱财又惜死,有升官发财的机会,不都是趋之如骛的。也罢了,自己想要在这山海关站住了脚,单靠自己带来的那几个人和一张圣旨是远远不够的,愣头青和混不吝有的是,保不齐就有凌云那样的愤青,趁个黑夜把我给黑了。所以,要想彻底掌握山海关军兵,至少应该在这群带兵的武官内拉拢几个靠得住的亲信,想要官的,给干爹写个荐书,想发财的,跟了咱家还怕没处发财去吗。
应该说他此刻算是个实在人,因为他是这么想的,也这么说了。
山海关监军太监魏全孝,面对山海关全体中级以上武官们,开始了他慷慨激昂的训话:“众位将士,刘鸿有罪,罪在他自己,他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我身为山海关的监军,也深感痛心。然而过是过,功是功,我已经给朝廷上了折子,刘鸿十恶不赦。但是山海关的全体将士,都是御敌的功臣。凡是七品把总以上职官一律升一级,赏纹银五十两。今晚,全营欢宴。”
他本以为自己的讲演可以换来热烈的回应,什么也没有。甚至连曾经背叛刘鸿,试图投奔后金,事后还未被发现的两个人,鲁壮和刘河,都没有对他作出任何回应。因为就算连这两个曾当过叛徒的人都认为,后金至少是个独立的政权,还不至于那么说不出嘴。但是跟着一个太监混,哪怕是升官了发财了,又能如何。说起来,也是走了太监的路子。后代儿孙都会跟着丢人。
能这么想,两人也算是良知未泯。更多的人,是刘鸿一手提拔,并且随他经历了风浪和艰难岁月的人。根本就鸟不着这位魏公公。其实这事也是今古一理,这份“战友”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的。
其实魏公公自己心里都虚,所谓每人官升一级,赏银五十两的诺言实在是一句空话,他凭什么随便给人请赏做官,即便他愿意保奏,还未必能准。另外就他本人这个脾气,要是每人赏银五十两,还能轮到别人去领,他自己早就私吞了。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什么天启什么后金,手里有银子才是硬道理,皇上是谁都不用去管。反正哪朝哪代,银子总归是不会过期的。
他唯一能做得到,也是说了算的,就是这个全营聚餐。士兵们以自助餐形式按需取用。搞得岂是一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