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往事(1/2)
看着扬长而去的一众衙差,唐五有些担心,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遵守约定三日内不动黄庆生,要不然进了这顺天府大牢,不死也得脱层皮吧。
唐五问清了缘由,便不在耽搁带着唐六等人马不停蹄的回了安置的地方,给小姐递了信鸽传书,将黄庆生的情况一一说明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就觉得这个事事淡然的小姐应该是有法子能救黄庆生的,而且私心里他之后要在这京城接手金银阁,没有像黄庆生这样的珠宝生意经,他自己虽然有几分历练,但想要更快更好地在京城这块藏龙卧虎之地打开市场,总是少了几分信心的。
唐三在接到唐五传回来的信时第一时间交到了顾从筠的手上,唐怀瑾在家庙歇了一日便马不停蹄的赶回临安府了,说到底顾正岚一个人在顾府他们都多少是不放心的,特别是知晓了一些孟姨娘的包藏祸心和大房的虎视眈眈后。
顾从筠外界联系的纽带也就顺理成章的换成了唐三,顾从筠接过信后,看到上面寥寥数行字表达出来的意思,眉头下意识地微微邹起。
这些时日她所谋也不过是姐弟二人能够存活下来的方寸之地,以及保护母亲的财产不被居心叵测之人所占据,可是黄庆生这样的忠仆如果就这样死在了大牢里,那也是很让人寒心了。
祖父在京为官多年,还有此刻在户部任职的父亲,凭借顾家的势力想要摆平这件事情并非难事,然而眼下自己被罚在家庙思过却再那这些事情去烦惹他们,不但救不了黄庆生还可能让他们再给自己安上一条莫须有的罪名。
黄庆生是必须要救的,撇开眼下他是用人之际不说,就冲当初孟姨娘百般刁难,多数掌柜管事都纷纷投诚示好,只有黄庆生拼着名誉扫地的风险跟孟姨娘分庭抗礼,虽然最终仍是落得个扫地出门的下场,但这样的忠肝义胆却是让顾从筠不能不考虑的。
最初刚开始知道有这号人的时候,顾从筠就因为他的行事而多了几分钦佩,还有当时桂嬷嬷的话:
“庆生那小子是个可怜的,小小年纪成了孤儿是奴婢看着长大的,忠厚老实,也很有上进心,最为重要的是对唐家那是忠心耿耿,当年夫人派他去京城的金银阁做学徒的时候,最是能吃苦的一个。”
“京城的金银首饰、珠宝铺子数不胜数,老爷又辞官回了乡,金银阁没有什么靠山生意也是惨淡经营,庆生他就带着金银阁的东西挨家挨户的上门去推荐,不知道惹了多少白眼,收效却是寥寥无几。”
“后来他可能也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就反思自己做的东西,想明白了就跟着那些老师傅学雕刻,学锻造甚至是连时下流行的风向也都细心的探听记录下来,也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他学有所成也渐渐地能撑起一座珠宝阁了,可是那时候老爷已经去了,老夫人伤心悲痛也没心思打理,这铺子也就跟着小姐一起嫁到孟家来了,只是小姐身子不怎么好,也就只能由着顾家人来打理了。”
“庆生对唐家是忠心可鉴,老夫人也不是糊涂的人,所以当年他娶妻的时候,那女子家里只是寻常的佃户,靠着租种大户人家的田地过活,所以也就没什么陪嫁,老夫人想让他能体面的成亲,就将京郊的三百亩上等水田交给他们夫妻二人打理,除了衙门那田契的名头是落在小姐您身上的,这些年来所有的收益都不曾让他们上交过,全数归了他们夫妻俩。”
“哦?还有这事儿,嬷嬷,那为什么几百亩上等水田不是放在母亲陪嫁里而是我的名下?”
“小小姐有所不知,京城郊外的田地大多是皇亲贵胄、豪门勋贵们所有,而唐家所得的这些不过是当年老爷得了先皇的青眼,多重赏赐里其中的一小部分,只是这毕竟是很小数额的三天,放在陪嫁里不好看,咱们这些人家不管是嫁娶都是讲究个面子的。”
“后来老爷去了,老夫人又无心打理,黄庆生那时候要成家,唐家又离开京城数十年,老夫人就做了个顺水人情让他夫妻二人打理着,不至于荒芜被周边家的给渐渐吞并了,后来在你出生的那一年将这些散田放在了给你的见面礼中,这才落到了你的名下。”
桂嬷嬷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比顾府里的老太太还要大上一些,是个鬓发花白的慈祥老太太,又因为唐家的关系对自己照顾的关怀备至,所以顾从筠也是将她看做长辈的。
听她语带惆怅的回忆着多年前的往事,那落寞的神情是无论怎样也遮掩不住的,顾从筠也能了解几分,这必是她又想起自己去世的母亲了。
桂嬷嬷是母亲的乳嬷嬷,养育了母亲,也照顾了她数十年,可能也是打心底里将唐氏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只是当时唐氏出事的时候她没有守在身边,多少有些遗憾吧。
顾从筠回忆着和桂嬷嬷的谈话,又想到黄庆生那岳家,看黄庆生失了金银阁的差事就纵着女儿做下这等无耻之事将黄庆生朝死里踩,眼下不仅没成还赔了女儿,难不成他们张家以为只要黄庆生死了,那京郊的几百亩良田就归了他们张家?
真是一群贪得无厌的蛀虫,人品卑劣至极,这种人活着是就是浪费粮食。
两世为人,顾从筠最是瞧不上这种人。
对于异想天开,又贪如虎狼的愚蠢人类,最大的惩罚就是让他们去尽力的追逐美梦,就在美梦即将成真的那一刻狠狠地给予一记重击,打碎他们所有的幻想。
顾从筠之所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