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偶遇(2/3)
依不舍地告别,踩着朝阳的金色光线,伴着蔷薇湖轻软的水雾,送过露湿长桥,目送黑色酷亮的奔驰远远轰鸣而去。卫母眺着早消失不见的车影,极是感慨:“这阿白说结婚就结婚去了,连孩子都有了,这速度,到底是城里人的速度!“
昨日午餐老阿嬷就证实了自己早上的推论,自然乐呵呵地对林慈心嘱咐一些孕妇常识与注意点,沈忱白在一旁听得恨不能拿本子记下来,而叶染也调侃地直接扯了几张便笺让其好好做课堂笔记。
叶染跟卫霁朗一听此言都不由相视而笑。
“阿朗你快点好好养伤!你们俩的婚事秋天也可以办了!“老阿嬷回神过来笃定道,”我要开始准备起来了!“似乎也不需要他二人搭腔,她只自言自语般,“嗯,我要去找几个老姐妹讨教一下!还要找人将家里粉刷一下,换套窗帘!新被单新褥子都得做起来了!”
叶染见卫母如此,不禁颊生霞色。
卫霁朗凝着身边的人儿,浸在此刻的暖阳下,她墨发泛光,眉目生辉,肤似玉璧,身姿若柳,在光影里整个人宛如梨花初生,映着待晞的朝露,微风里颤颤成娇姿婀娜,美丽得教人心折。
他揽着她肩的手紧了紧,她娇嗔地瞪他一眼。
男人薄唇边一缕笑盛似朝阳下粼粼波光,明耀到亮眼。
送走好友们,卫霁朗在家也就修养了两天,实在放心不下茶厂的生产,便每日由小方开着摩托车来接他去茶厂上班。
而叶染忙碌着自己的漫画创作,还要抽出空去完成答应老村长的塑龙头工作,也实在分身乏术。
来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解释不尽相同。就单闽中地区,沿海与腹地、山区与平原、城区与乡村,习俗皆有差异,各具特色。
而燕尾岛虽处山区,却又有蔷薇湖浩汤绵延,经过几百年来细水流沙般的沉淀和演变发展,早已形成一些独特的民风习俗。
庆端午由来是燕尾岛一大盛事。端午也是燕尾岛上的女儿节,出嫁的女儿每逢此刻,都需要携上五花肉和青面(艾草汁制作的面食),以及为父母裁制的新衣回去探望娘家人,而同时娘家也会以粽子、红蛋和艾草作为回礼,当然也有塞红包利是的,以期女儿在婆家能被宽待。
龙舟赛事、舞龙、跳河船舞蹈还有放灯祈福等等都是岛上多少年传下来的古老传统,那些活动多以载歌载舞活泼有趣取胜,很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颇有些嘉年华的意味。
各项传统特色活动的准备事宜都在村委安排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籍着这几年岛上旅游业的东风,岛上对于庆端午的热情更盛,直将这项庆祝活动演变成吸引游客来岛的重要噱头。
村委安设在一间阔朗的大院里,办公房舍是后来仿着旧村委建造的,不过规模较小,简单质朴。
原先那处四角楼本是宋氏本家旧宅,因为年代久远,造型非常,富有特色,保存完好,被县里辟为文物保护建筑,如今也成为游客常光顾的老建筑之一。
自茶厂兴盛、岛上经济繁荣起来,村委的财气也初现了。毕竟卫霁朗承包的茶厂每年要上缴款,再加上固有的租地包山收税门票等等收益,村委如今早脱去前些年捉襟见肘的困顿与无奈。
初夏的端倪已现,气温日增,白日渐长,夜色来得更加姗姗,这倒方便了叶染在村委大院里能多一些时间借着天光画龙头。
那日午后,卫霁朗陪着叶染第一次来到村委。
大院里有舞龙队在彩排练习,也有龙舟队在修缮龙舟。平日的庄稼人此刻都变成了能歌善舞、眉目生辉的农民艺术家,大家在一片紧锣密鼓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节前准备。
见卫老师携着那位岛上已然远近闻名的城里画家来到大院,都不由有些拘谨,只管憨厚地笑。
老村长热情洋溢亲自迎出来,一路仔细为叶染讲诉塑龙头的详细要义。
所谓塑龙头,其实是加工一条舞龙队的龙头。舞龙的龙身早已由经验丰富的老匠利用铁丝、竹篾、鱼线、木板等材料编扎成功,龙身上的龙衣也都安装好,只差给已扎好的龙头上画造型上色。
叶染本就画功不凡,各类画法也都有较深涉猎,最后选定漫画为业也是兴趣所致,所以这塑龙头的工作确实也没有那么难上手。再则有卫家老校长当年遗作作为参考,她只需依样临摹即可。
她打量着眼前早备好的绘画材料,衡量思虑一番,估摸着这事大抵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姑娘,你看这是不是不复杂?”老村长一脸和蔼,“准备工作都差不多了,就差最后一步了!”顿了下,“我这还为你准备了一个打下手的!等等她下课就会来!”
叶染有点讶异:“是吗?那多不好意思!我自己一个人可以的!”
老村长笑:“没事没事!就是我老三家阿沁,据说你们见过!那也就不生疏了!反正下午她也课少,下了课就来给你帮忙!你对村委也不熟悉,缺个什么或者端个茶什么的,都让阿沁给你帮忙就是!”
叶染一听是阿沁老师,黛眉微挑,噙着些许兴味的笑回眸看看卫霁朗。
卫霁朗正立在龙舟前看老匠给舟体上桐油,还微微笑着闲谈些什么。
似察觉叶染的眸光,他抬眸望过来,见她正带着点兴味地笑,不由有些不解,扶了木拐便走过去。
“怎么?是不是有难度?”他只担忧她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