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口碑渐出(1/2)
首映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全宝岛总计票房宝岛币,折合人民币大概四十八万的样子。
不说是当天票房的垫底,就说比起同挡期的几部爱情电影或者文艺电影,差的也不止一点半点。
这样的数据,那些正在热映的大制作电影是无暇去关注的,不过,却是让那几部正在热映的和还未上映的本土爱情电影和文艺电影的制片方,都松了一口气。
同行之间,尤其是涉及利益的竞争对手之间,自然是要好好了解一下。
因为有所调查,他们觉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图书市场上,有一定的观众群体,所以电影化,可能会对他们的票房产生影响。
现在看来,似乎是高估这部电影了,看来是虚惊一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也不过如此嘛。
其实想想也是,小说改编电影,哪有那么容易呢?脱离原著会被原著党骂,遵循原著,又很容易让没看过原著的人摸不着头脑,毕竟文字和影视的表达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
正如之前蔡崇仁和林明菁聊天时所说,绝大多数的票房黑马,在首映时都是会遇冷,借着看过的观众的口碑,逐渐获得愈来愈高的人气和票房。
无疑。
这一世版本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属于这一类型的电影。
起初并不起眼,但那八千余观众,在第二天早晨睡醒以后,面对同学,同事,亲人,朋友,开始有意无意的推荐这部电影,一时之间,宝岛谈论这部电影的人越来越多。
“强烈推荐,因为这部电影回忆到了许多往事,是不是国中时期喜欢的人永远都不会在一起。最后看到沈佳宜结婚的时候,吻新郎的画面,我并没有笑,反而想哭。”
“真心不赖,好几年都没有见过的良心制作电影了。”
“谁说非专业导演拍不出好看的电影了,谁说青春爱情片的套路已经拍尽了?看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一样的套路,却让人又哭又笑,厉害了。”
“我要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如果十分满分,我会打九分以上。尤其强烈推荐插曲《那些年》,是内地艺人,也是这本书的作者舒宇自编自唱的,光听这歌就有感觉得很了。”
“我曾经爱过的那个人,现在你还好么?”
“那些青春里的细枝末节。真实,感动,唤起青涩的记忆。会为那些年少轻狂的不自知的快乐,不自觉的落泪。”
类似以上的话题,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占满了宝岛的各dà_bbs,而一些宝岛的名人,也在亲自看过影片之后,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这其中,最起到积极作用的是一个宝岛著名影评人刘玮亭的影评。
“没必要遗憾,因为柯景腾和沈佳宜其实已经在一起了。”这是影评的标题,也是整篇影评的第一句话。
bbs上,看到这一句话,宝岛看过这部电影的网民们立即就惊到了。
“啊?什么?”
“刘老师你有没有看电影啊?”
“明明沈佳宜嫁给别人了好吗?”
“刘老师账号被盗了吧?”
“或者是个假的刘老师。”
然而,再看下文,这些宝岛的网民是越看越心惊,看到最后便是陷入了沉默——“插曲,或者叫主题曲,有句歌词是‘那天晚上满天星星,平行时空下的约定,再一次相遇我会紧紧抱着你,紧紧抱着你’,事实上,这句歌词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强行凑韵。这部电影里,是存在着平行空间的,在那里,柯景腾和沈佳宜拥有了完美的爱情故事。。”
什么?平行空间?
这又不是科幻电影。
再后面,刘玮亭就给出了确凿的证据——“关于平行空间在这部电影中的存在,第一次出现是在地震之夜,柯景腾看着星空,对电话另一端的沈佳宜说:‘沈佳宜,你相信平行时空吗?也许,在那个平行时空里,我们是在一起的。’在结尾处,沈佳宜在那个夜晚的通话中,看着星空说:‘真羡慕他们啊。’在婚礼结束时,柯景腾亲吻新郎过程中穿插的镜头便是平行世界的爱情。”
就这些?这些只不过是假设而已啊?
当然不止。
“根据时间整理出的与现实的不同如下——大一,柯景腾组织自由搏击赛。现实:柯景腾与沈佳宜吵架,最终未能和好,两人分手。平行世界:柯景腾回到宿舍门前,擦去沈佳宜的眼泪,道歉说:“对不起,是我太幼稚了。”二人和好;大三,地震夜。现实:柯景腾向沈佳宜打电话时,沈佳宜与一男生挽着手臂。平行世界:在柯景腾冲出人群寻找手机讯号的同时,沈佳宜在人群中高举手机接受信号,等待着某人的电话;婚礼,现实:柯景腾只能“幼稚”的亲吻新郎。平行世界:新郎和新娘忘我地拥吻着。而且,新郎的名字叫——柯景腾。”
所有看完这篇影评的人,经过至少五分钟的沉默后,纷纷缓过神来。
“卧槽!”
“我说怎么有些看不懂!”
“原来还有这层表达含义!”
“原谅我看的太粗,晚上去再看一遍,看看刘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
“干嘛晚上啊,就现在吧!”
“别闹,上课呢!”
“上屁课啦,翘课一起去啊!”
于是,在好评,加上各种推荐,3月5日这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渐渐在宝岛掀起了一股子热潮。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