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借天改明》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借天改明 () >> 第一百一十六章 陶瓷厂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14866/

第一百一十六章 陶瓷厂(1/2)

李老四听着有点心虚,但自己就是按照公子教的来写的啊,应该没错。想到这里,点点头道:“没写错。”

“好,谁来教教李老四,他自己名字里面的四字怎么写?”钟进卫转身对下面的人说道。

李老四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错了?

于长俭儿子趁他妈不注意,马上举起了小手。等他妈发现想阻止的时候,钟进卫已经看到了,就直接让于长俭儿子上来写。

于家小子上得前来,刚好能够到黑板下角,把李老四写的东西擦掉一点,方方正正的写了个四字,然后还调皮地对李老四道:“叔叔,四字是这么写的!”

李老四已经知道自己写错了,但不知道哪里错了。现在一看正确的四字,脸一下涨红,脑门上“哄”的一声,听不到别的声音了,只觉无地自容。

原来四字不是四横,自己却以为四是四横,五是五横,在这么多人面前丢大脸,更不知道她会怎么看。

钟进卫摸摸于家小子的头,让他先下去。再看看李老四那红脸,心里忽然没有了想笑话的心思,认真的对他说道:“李老四,有些事情不是像自己想得那么简单,不能自以为是。如果你想以后出人头地的,就要多听,多学,多想,要谦虚,明白么?”

相同的话,从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嘴里说出来,效果就不会一样。比如,刚才钟进卫说的话,如果是以前的好友魏三说的,说不定他也就是听听,没有多大感受。

但现在,李老四忽然觉得公子把自己从军营救下来,还让自己当亲随,又不厌其烦的教导自己,真是恩同再造!于是,他用力的点点头:“公子,我明白了。以后再也不会了,要一定要出人头地!”

钟进卫没想李老四这么认真,赞许地点了下头,然后转身对院子里看戏的观众说道:“今天这事,对李老四是个教训,但他已从中获得了认知。希望你们也能从中学到一点什么,只要大家一心向上,我保证你们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院子里的人群虽然自己也不会写,但看李老四出丑,特别是年轻人,都在笑话。

但现在听钟进卫这么一说,都不再说话,轻视笑话李老四的心思都收了起来。谁都想出人头地,谁都不想再过难民营的生活。

钟进卫看看底下的人群都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就对于海宁说道:“麻烦于叔以后好好教教他们,让他们至少做到读书识字。”

于海宁认真得点点头:“公子,虽然老汉不能教会他们吟诗作对,但读书识字一定会教会他们。”

钟进卫听于海宁保证之后,就转身让李老四下去了,总不能让一个大老爷们一直在这里站黑板。

李老四恭敬地行了一个礼,然后走了下去,一边走一边想偷瞄心中的那个她,想看看她是怎么看他的,但没看到。

钟进卫看着李老四走下去,稍一思索,然后给于海宁交代道:“于叔教会他们认识常用字之后,告诉下我。我要编些教材,把一些有用的东西,教给他们。”

公子都能著书了?于海宁看看钟进卫这么年轻的样子,有点不信,不过也没有问,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接下来就是祭拜天地,吃年夜饭,发红包,所有人都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

也有一部分人偷偷地躲起来哭了,崇祯二年的命运真是跌宕起伏,悲欢离合都尝了个遍。

失去过家后才知道家的珍惜,看中兴伯对他们这些仆人,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态势,当作自家人一样。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家,很多人悄悄地在崇祯二年最后一天立下了这个誓言。节的开始。互相的拜年,不绝的鞭炮声,呼朋唤友,喝酒聊天是接下来的主旋律。

但今年不一样,建虏还在京畿之地留恋不走;城外勤王大军云集整训;文武百官一早就上衙公干;鞭炮声更是没有听到一声,京师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

中兴伯爵府在大年初一就变得冷清了,七、八个年轻人都被带到东厂去集训,钟进卫带着六个东厂护卫随同一早就来传旨的中官一起前往紫禁城。

崇祯皇帝显然很在意水泥这个东西,早早地把钟进卫叫了来。君臣之间稍微寒暄了下,就开始干正事了。

本来是想让京营派军队来担任保密工作的,但现在崇祯皇帝已经知道京营不可靠。就让东厂和锦衣卫各拨一部分人来做保密工作,这样互相监督,更让人放心。

崇祯皇帝又让王承恩派一个可靠的宦官前去协助钟进卫办事,王承恩自然把自己得意的干儿子,钟进卫熟悉的安贵义派了过来,蹭点功劳可以升级。

东厂的番役是一个钱姓档头带队,锦衣卫则是一个马姓百户带队。一起随着钟进卫,浩浩荡荡前往京师官办陶瓷厂。

等他们到达陶瓷厂的时候,已是近午时分。没想不但主管陶瓷厂的工部主事不在,而且那工部主事手下吏员也没有多少人在场。

钟进卫摇摇头,这些人不可能都有事请假,显然是不尽职。

在场的几个吏员一见大年初一就这么大排场,知道有要紧事。一方面赶紧派人去找其他人,一方面就伺候在钟进卫身边周旋着。

钟进卫也不废话,直接让他们找来匠人了解情况。

没想结果又是让他吃了一惊,这么大一个陶瓷厂,就来了二十来个匠人,而且大部分还是上了年纪的。

一边的吏员解释陶瓷厂效益不好,厂子都要倒闭,许多能跑的匠人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一十六章 陶瓷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