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游玩(1/2)
抵达州桥附近时天还很亮。
汴河河面上,大小不一的船只正在河里穿梭,被强行破除的冰块还漂浮在河面上,随着河船荡起的波纹四处漂流。
河畔的码头,运货的太平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杨桢睁大了眼睛,眼前的街景如同从画中走出来一般。
小时候,袁家还住在单位大院里的。
当时,楼下的小伙伴也是同班同学,每天傍晚吃完晚饭后,他们会在同学家一起写作业。
因为自己完成作业的速度很多时候都比较快,写完作业后为不打扰到同伴她都会在客厅里玩耍等待。
杨桢依然记得,同伴家客厅的三面墙上,都贴着长长的《清明上河图》。
她依然清晰的记着,手指划过画纸上的每一个人景,从沙发这头一直到另一头。
画纸上,从城郊蜿蜒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树林、赶路的骡子到渐渐出现的瓦房屋舍、停靠在河边的大船,再到正在招揽生意的店铺,路上逐渐变多的行人……
所谓跃然纸上、所谓身临其境,杨桢觉得就是用来形容从《清明上河图》里走出来成为眼前实体的每一棵树、每一个人。
她现在仿佛自己就身处于那泛黄画纸之中,只是一张一翕之间,画中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的景象,都是现实。
她拍拍胸口,觉得自己的心被什么镇住了,跳动得有些不规律。
等她们随着人流慢慢挪到州桥时,天色还在半明半暗间,不过有些许黑云在空中飘荡,然而河畔青石板路上的灯笼,却都已经迫不及待地亮了起来,顺着道路延伸而去。
甚至于在州桥附近,都已经能看到御街方向的半空中被灯火照亮了。
州桥正是灯火通明之时,街景如画。
道路中间不断招揽生意的小儿,汴河中站在画船甲板上头戴红花的女子,还有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靡靡之音……
杨桢不由得稀奇地东晃晃,西转转,乐得找不着北。
而没等她意识过来的时候,她已身在御街上了。
临近元宵节,又在山棚左右摆上两座身跨狮子、白象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塑像,从菩萨的手指能喷出五道水流。
东京城以汴梁之地,名曰开封府。
大宋皇宫,则是在这座开封府的中心,而宫城正门的宣德楼往南方向,有条宽两百余步的笔直通道,就是今晚东京百姓聚集的御街。
御街顾名思义,供皇帝御驾出入的街道,北起宣德门,直达外城朱雀门。御街宽约二百米,中间为御道,两侧御廊上布满临街店铺,可供市人穿梭买卖。
御街上,用竹竿扎起了一个庞大的棚楼。
棚楼上挂满了花灯、鲜花、彩旗、帛画,帛画上绘着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还有一些仙神妖怪的画。
山棚到宣德楼中间有个大广场,官府在元宵节来临之前便会用棘刺将广场围住,名曰“棘盆”,有百丈余长,盆内搭建让教坊艺人耍百戏的乐棚,游人可在外面观看。
棘盆台上,已有不少身着彩妆的人正紧锣密鼓地彩排。
一会儿,皇帝将带着皇子嫔妃们坐在宣德楼上,观赏他们的表演。
在宣德楼下靠近潘楼街北侧一带,面对着棘盆灯的临街上,建有几十座看台。当然这些看台是留给宰相、六部尚书等高官及其家眷的。
像杨家这样的低级官员也只能和开封市民一起挤在街上站着赏戏。
因为姚氏难得带孩子入京过年,杨家今年特意预定了临街的小摊子,这还是要在未到正月之前才能预定到的位置。
穿过拥挤的人群,杨家一行人到了预定的摊子位置,不一会提前出门的杨沔也到了。
摊子是露台的,坐下来后,杨梓几人被纷纷戴上了御寒的帽子,围上了围巾。
杨桢他们所在的位置基本看不到宣德楼,已经被棘盆给挡住了。但是,棘盆上的表演看得是很清楚的。
杨家人喝着热茶,便讨论便开心地欣赏着表演。
此刻百戏艺人们还集体挤在台上彩排,人一多必然会有些小事故。
比如,坐在主人肩头上的猴子一把抓住旁边正在表演杂技的戏子的苹果,那边舞剑的艺人一不小心挑到了舞女的头发……
杨桢却有些心神不定,偶尔不安分地左顾右盼起来。
过了一会,杨桢才终于看到熟悉的身影。
咧着嘴开心的大声呼喊道:“姚平修、姚平修,我们在这!”
姚氏用力地咳了一声吸引了杨桢的注意,皱着眉头训斥道:“你哪家姑娘会在大街上对别人如此无礼的直呼其名!”
杨桢心一惊,自己已是不小心就忘了古代的规矩了,只好面露愧色,连连道歉。
正架在葛姨夫的肩上的姚平修听声音特别清楚。听到有人叫他名字,顺着一看,便看到杨家所在的位置,以及正在低着头挨训的杨桢。
他开心地指着那处说:“哥哥、爹娘快看,桢姐这会正被三姨训呢,肯定是她刚刚叫我被骂的!”
姚家人朝杨家的位置走去,走到跟前时姚氏正好训完杨桢,大家纷纷起身见礼。
姚家今年也特意与杨家一同预定的位置,两家人前后脚抵达小茶肆,又站起来寒暄了一番才坐下。
杨桢数了数姚家的人数,发觉姚鸿没来,便问道:“大表兄,大外翁今日没有来吗?”
姚平仁指着远处的宣德楼,回答道:“祖父今日得一直陪着贵人们。”
杨梓听了,羡慕地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