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章 相谈甚欢(1/2)
“李斯对此很感兴趣,先生如果知道,还请告知一二?”
帝都咸阳城,林府书房。
听着李斯的问话,林萧心里已经有底,看来是对这个‘以工代赈’这个词有些不理解!
所谓以工代赈,乃是由清朝末年时代的郑观应所写的《盛世危言·开矿》中记载的,“用人工,则贫民自食其力,以工代賑,莫便於斯;用机器,则夺小民之利矣。”
所以李斯不清楚也很正常,不过林萧有些糊涂,这个词并不难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解释清楚。
这对于李斯这个先师从儒家荀子,又修法家的人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才是?
然而人家就是这么问了,看来还有着其他的意思。
面对于林萧的猜测,李斯面不改色,也不催促,只是平心静气的饮着手中的茶。
等他回过神来后,看到李斯一脸笑容的样子,说实话,他是佩服的。
不说李斯其他的事迹,单凭这份养气的气度,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心性。
于是,林萧开口道:“抱歉,有些走神。
既然丞相大人想知道以工代赈的理念,那么林某就给大人细细道来!
所谓以工代赈,顾名思义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救济的对象付出劳力换取生存的粮食和物品。
好处有几点,其一,能够减少赈灾时所需要的劳力,可以直接从灾民之中挑选出一些人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一来,可节省二次投入的人力和物力!
其二,选用了灾民,虽然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却是能够很好的削弱和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且会减少降低灾民的暴动情况。
大人试想一下,如果灾民全都集中在一起,又没有人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否可能引其他的问题?”
闻言,李斯微笑着点头道:“确实如此,先生请继续往下说!”
“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以工代赈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灾民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他们凭借自己的劳力换取来的东西,会让他们更加珍惜安定后来之不易的生活。
最后一点,扶苏公子亲自前往,效果会比其他人前往的效果好很多,这会让灾民们有一个归宿感,也会让辽东辽西一带的百姓更加拥护大秦,感恩秦皇陛下!”
说完,林萧自己给自己倒上一杯清水(因为他喝不惯茶汤,这种加油加其他佐料的东西!),带着微笑看着李斯。
听完之后,李斯沉默了片刻,凭他的聪明才智,再加上今早扶苏在四海归一殿的讲解,以及林萧所分析的内容,他已经完全明白这种方法所带来的好处!
只见他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一双眼眸宛若处于绝境之中的人找到希望一样,是那样的异常明亮。
都说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看得出来,此刻的李斯还没有历史上嬴政去世之后的那种黑暗。
“多谢先生指点,李斯听闻之后,犹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一般,果不其然,先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李斯诚恳的说道。
闻言,林萧微笑着摇头说道:“大人过奖了,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上不得台面。
能够帮助大人一解心中的疑惑,这是林某的福分,不敢当大人夸奖!”
“先生过谦了,通过刚刚一番谈话,李斯已然知晓先生的才学,像先生这般学识,不入朝为官为大秦效力,岂不可惜!
等今夜李斯回去,定然要写上一份奏折,上谏始皇帝陛下,推举先生入朝为官,方能够展示先生平生所学!”
李斯说得十分诚恳,看样子是准备真格的,可是,林萧却是无意为官,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又有事先知晓的东西,担任扶苏的老师,已经足以显赫。
一旦入朝为官,唯恐自己被一些外物蒙蔽双眼,稍不留神就会惹火烧身。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特别是像嬴政这样的皇帝,虽然伟大,可是伟大的背后却也是杀伐果决,君不见在嫪毐叛变,嬴政囚禁生母之时,众臣谏言,可是被干掉了几十个官员。
对于这样的高危职业,他可没有设么兴趣!
“丞相大人不必为林某大费周折,林某一生不愿受世俗之物所影响,闲云野鹤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倘若因为大人的一封奏折就给林某套上一副枷锁,这岂不是让林某受罪吗?
林某可是很轻大人的奏折有着怎样的威力啊!”林萧打趣道。
听到林萧谈论自己,李斯微微一笑,说道:“先生说笑了,李斯不过是尽本分罢了,谈何威力?”
“唉?大人这才是真正的过谦了,一封《谏逐客书》在下可是倒背如流。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林萧从头背诵一遍,顿时,李斯惊讶异常,大笑着说道:“原来李斯之言也有人如此通晓,卖弄了,卖弄了!”
“哈哈,大人这封奏折可谓是言辞恳切,无不体现出对大秦的忠贞。
大秦能够大人相辅,实在是大秦之幸!”
林萧说完,笑得十分开心,只不过他越来越看不懂眼前这个在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了!
结合历史记载,加上林萧对李斯此人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