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马和的阴招(1/2)
原来马和上午见东北风刮起,便已断定下午的东北风肯定会越刮越大。还别说,当时的情况似乎正是朝着马和预料的那样发展,因为燕王在鸣金收兵回营之时,已明显地感到此时的东北风比上午又大了一些。
马和让刘才带着麾下的人马用布袋、箩筐什么的准备干的细土,就是准备下午开战的时候,给南军送上一份“大礼”。因为燕军是顺风而战,而南军是迎风而战,如果到了阵前,咱们的大军突然将早已准备好的细土撒向对面的南军,顿时就会让南军的兵士睁不开眼。
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的时候,一个人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突然撒向对方的眼睛。这个方法虽然有些下三滥,但确实是非常管用的方法。
燕王听到这里,十分高兴。他立即问军需官,军中可还有生石灰。
这古代行军作战,生石灰是一个必备之物,因为为了防止疫病,在扎营之前,都会先将地上撒上生石灰,不仅可以防疫病,还能起到杀虫驱虫的效果。
军需官不知燕王为何问起这生石灰,但既然是燕王问了,他还是老实作答,说此番南征所带的生石灰已用了大半,剩下的约还有三十石。
燕王一听,大手一挥,说道:“将这三十石生石灰全部交给刘才,这干细土掺上生石灰,效果应该更佳吧!哈哈!”
众人闻听此言,直呼妙哉!虽然有拍马屁之嫌,但拍与被拍之人都觉得舒服就行。
安排完生石灰的事儿,燕王才继续问马和道:“那要这一百匹纱布又是干什么呢?还得全部裁成一尺见方的小块儿?”
马和告诉众人,虽然咱们是顺风的一方,但一旦干细土、生石灰什么的被大风刮起来,也难保不会迷到咱们兵士的眼。因此,他要让每一个士兵在面上都蒙上一块一尺见方的纱布,如此一来,自己的士兵就不至于被这漫天的尘土搞得丧失战斗力。
当时的一匹布,约有四丈长、四尺宽,也就是说一匹纱布够装备四百八十名士兵,一百匹纱布就够装备四万八千士兵,也差不多了。
马和说完这番话,燕王朱棣是带头叫“好”。他立即吩咐军需官,按照马和的要求立即去准备,而且迅速分发到各士兵。另外,他还告诉军需官,如果马和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满足,不用再向他来请示。
军需官跟着马和走后,燕王又叮嘱身边的各将领,让每个兵士中午自行准备一条浸湿的毛巾。虽然咱们是顺风,虽然咱们有纱布遮住面孔,但还是要以防万一,如果有兵士被迷到了眼睛,身边有一条浸湿水的毛巾,那还是相当管事儿的。
众人又是一阵“燕王英明”的吹嘘声响起。
这日下午,东北风又刮得大了一些,双方再度开战。不过这一回,燕王朱棣一改往日的路数,并没有派出他的精锐骑兵去冲击南军,而是让他的部队列着整齐的队伍,架起盾牌,盾牌的缝隙中伸出无数根长枪,步伐整齐地向南军推进。
这一下,让盛庸有些看不懂了。燕王这是唱得哪一出呀?架盾牌、伸长枪,这往往是步兵防御骑兵的惯用战术呀!难道燕军还怕咱们的骑兵不成?
盛庸都没看懂,其他人也没看懂。盛庸只得招呼麾下诸将,保持阵形,小心戒备,以不变应万变,看燕军搞什么名堂。
偶尔有南军兵士向燕军射箭,或者用火枪攻击,但由于燕军架起了盾牌阵,除了浪费箭枝和弹药,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直到燕军的前锋推进到了离南军的前沿阵地不足两丈的距离之时,燕军突然停住了脚步,盾牌阵开始闪出一条条缝隙。
南军正想看个究竟,突然就看见无数的燕军挥舞着铁铲一类的东西,将一些黄沙、细土之类的东西洒向空中。由于燕军是顺风,南军是逆风,顿时,南军的前沿阵地便被漫天的黄沙、尘土所笼罩。
南军哪会料到燕军会出这么个阴招,前沿阵地上的南军兵士几乎全部中招,顿时便丧失了战斗力。
燕王朱棣见状,哪肯放过如此天赐良机,立即指挥兵士上前攻击毫无还手之力的南军兵士。
此时的南军兵士,怎得一个“惨”字了得。无数南军兵士被夹杂着生石灰的干沙细土迷了双眼,还没有来得及睁开双眼,便成了燕军的刀下之鬼。
瞬间,南军的前沿阵地便宣告失守,而燕军立即是乘胜追击。不过燕军这个乘胜追击的阵势实在是古今罕见,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个用纱布蒙着面的、举着盾牌的兵士,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个用纱布蒙着面的、扛着一麻袋细土的兵士,再后面的是一个个纱布蒙着面的、手持铁锹、铁铲的兵士,最后面,才是用纱布蒙着面的、强大的燕军骑兵。
如果遇上南军前来抵抗,盾牌阵立即是闪开一道道缝隙,缝隙中立刻有大量的夹杂着生石灰的干细土随风撒了出去,抵抗的南军瞬间便丧失了战斗力。
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燕军正是凭借着马和的这个有些下三滥的战术,打得南军大败。盛庸带着残兵退守德州,平安、吴杰等将领与盛庸走散,退守真定。
如果说当年的白河沟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从那之后燕军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那夹河之战便是彻底奠定了燕王朱棣战胜建文帝的基础。夹河之战后,建文帝成了被动挨打的一方,再也没有能力向燕军发动大规模的主动进攻了。
虽然朱棣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但他仍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