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抗战之血色残阳》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抗战之血色残阳 () >> 苏联T—34坦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144002/

苏联T—34坦克!(2/6)

,协同作战能力相差不少,所以当编队行进作战时难以充分发挥坦克的优异性能,特别是遭遇突发情况时应变能力差。

所以由一辆性能不怎么样的iii号坦克,击毁多辆t—34的战例屡见不鲜。后期随着英美根据租借法案援助的无线电设备及苏联本国设备的量产,至1943年夏75的车辆装备了电台,到了1944年,电台装备率达到100,这个弱点才逐步改观。

说到车内联络,由于没有炮塔吊篮,车长还可以通过用脚踹驾驶员的后背传达命令,左肩是左转,右肩是右转,中间是停止。

1943年秋天起,针对德国已经出现豹式和虎式坦克,t—34安装85毫米炮,加强了装甲,定名t—34/85型坦克。无线电通讯设备成为标配,增加了一名装填手。12月15日,t—34/85被批准投入大量生产,取代t—34/76成为战争后期苏军机械化部队主力装备。

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均衡。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3、4型坦克相当,但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

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斜面装甲有两点好处,首先炮弹击中后容易弹开(即跳弹),威力大减;其次根据三角原理,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穿透。

当欧洲各国的坦克炮还停留在40—50毫米口径的水平时,t—34从一开始就装备了一门76毫米l/30.5加农炮l—11,到1941年又换装了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f—34型加农炮使用普通穿甲弹时,500米距离上可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1毫米钢板,当时的德国坦克没有一样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火力。

f—34加农炮还可发射高爆和破片弹攻击软目标,因此具备支援步兵进攻的能力。一辆t—34坦克通常备弹77发,包括19发穿甲弹,53发高爆弹,和5发破甲弹。1943年改进型t—34的容弹量增至108发。

苏联设计师莫罗佐夫特地为t—34研制了著名的12缸39升v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使其公路最高时速达到55公里。v2柴油发动机的另一个优点是省油,t—34坦克油箱容量60升,车身两边各挂一个容量39升的后备油箱,行程可达540公里。相比之下,德国4型坦克才160公里,而虎式坦克跑100公里就得加油。

但柴油发动机的缺点就是废气排放浓烟滚滚,坦克无法隐蔽。而且t—34另外一方面润滑油备量是145公里而且也要受抛锚率的折磨,因此仍然不可能一次开行数百公里。和先前的bt—7一样,t—34使用美国专利的克里斯蒂底盘,这种底盘的负重轮轴上面装有巨型减震弹簧,可承受剧烈的上下颠簸。

t—34的履带将近50公分宽,而德国坦克的履带通常只有30公分宽。以上优点使t—34具有超强的越野机动能力,这是苏军装甲部队大纵深攻击战术的硬件基础。在冰天雪地的东线战场,t—34可在雪深一米的冰原上自由驰骋,被德军称为“雪地之王”。

1942年虎式坦克出现后,苏军发现现役坦克中无一可在正常作战距离对虎式坦克构成正面威胁,因此作为主力坦克的t—34的改装计划立即提上日程。1943年年中,准备了四种不同型号的85,s—53,s—50和lb—85。两轮冗长的评测后,s—53测试胜出。

但最早的要求是将—34/76炮塔(座圈直径1420)。尝试显然失败了。随之产生了对新炮塔的需要,112厂,183厂都参与设计。新炮塔参考而非抄袭了t—43的炮塔。112厂首先做好了准备,但是紧接着发现要将s—53装入,要做大的修改。

在此期间安装d5—t作为临时解决办法。新的型号采用了源于52k型85毫米坦克炮,倍径51.5(最早在第112厂生产的装备此种火炮的型号被称为t—34/85m1943,其实1944年1月才走下生产线),同期s—53炮后来进一步改进,改良了制退机,身管壁更薄,称为zi1944,同样是52k高炮的衍生型号,根据资料来源的不同,zis—s—53的批产时间有说是1944年的3月,有说是夏季,有说是10月),大大加强了火力,从而得以对虎式坦克构成一定威胁(但仍处于劣势)。t—34/85对装甲也有一定的改进,上部车体全向45毫米(原来t—34上车体侧部,后部为40毫米)。t—34/85的另一项重要改进便是那重新设计的新型炮塔(源于流产的t—43,座圈直径1600),炮塔空间大增,并根据战斗中得到的经验增加了装填手从而将车长从指挥—装填的双重任务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作战效率。由于加大的炮塔,德军常把t—34/85称为“大脑袋t—34”。

对t—34/85进行总装的工厂是位于高尔基的112厂,位于下塔吉尔的183厂,位于鄂木斯克的174厂,投产时间分别是1944年的1月,3月,6月。t—34/85是t—34系列中产量最大者,战后仍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役。

各型t—34战时产量逾5万,是苏德战争期间产量最大的坦克类型。远远超过德国所有坦克的总和,

状态提示: 苏联T—34坦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