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南平证券我来了(1/2)
听到四五十万的收入,小堆心动了,城长证券小堆之前呆过,只不过当时做的是经纪人,那边的国企氛围太浓,是小堆比较厌倦的。
尽管南平证券也是国企,但吸引小堆的一点是这边比较重视投行业务。
小堆税审做完了,赶紧回所里打印底稿,好交接工作。
小堆对志通还是挺眷恋的,志通毕竟是全球最佳雇主,每次出差的时候一般周末都可以休息一天,而且公司不提倡加班,听同事说四部最早的时候几乎不加班,只是最近几年业务繁忙,才加班到点,这已经比很多所幸福多了。所里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前台还会推着装满水果和点心的车子过来发下午茶,同事们对这种“小福利”特别满意。
当然志通也有不好的地方,审计四部在四楼,四楼有个文印室,小堆每次出报告都要去文印室,文印室的阿姨是个bj人,脾气大的很,复印报告装订报告明明是她的活,她却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指手画脚的指挥你干,而且还动不动破口大骂,几乎整个四楼的同事都领教过她的“魅力”,小堆每次去出报告都会被她搞得很烦躁,更可气的是她还经常擅离职守,跑去找前台聊天。
而且四部毕竟脱胎于国企,有很多国企的弊端。四部的秘书整天什么事也不干,就知道坐在那里看儿子照片,什么事也指望不上,遇到任何事情找她都会被她怼回来——这件事找行政部问去,那件事找人事部问去——一派官僚作风。
四部的业务比较稳定,合伙人的用人理念偏向于国企,能力再差的人他也不会辞退,但是你要找他辞职他就会很生气。年审开始前有个项目经理找他辞职,他说什么也不同意,后来项目经理静坐了半个月才放人。而且整个部门有点谈资论辈,入职时间长的会优先得到重用。有些项目经理本身能力不够,但是由于资历久,便当上了项目经理,这可苦了跟他干活的了,不仅得不到指点,还经常被批评。
辞职前,小堆找合伙人谈了一次,小堆没谈太多,只是谈了一下自己的级别定低了,自己的能力远在同级别同事水平之上,另外也谈了一下谈资论辈,别的没涉及。
毕竟年审快结束了,合伙人没有挽留,便签字了。
中国最早的投行业是买方市场,那个时候券商不愁项目,大的券商更是嫌贫爱富,他们更青睐于承做大型国企或者央企,一单央企的承销保荐费动辄几亿甚至十几亿,以至于09年证监会推出创业板的时候都没人愿意做——十几家创业板公司的承销保荐费才抵得上一家央企——直到后来平安证券第一个吃螃蟹才打破了僵局。
正因为如此,那个时候投行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基本都是名校毕业,不管水平咋样,先把面子工程做足了再说。那个时候投行人员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一单下来买套房子是不成问题的,以至于投行都是趾高气昂的,从骨子里是瞧不起的。
而且那个时候券商拿国企项目主要是靠关系,甚至有些项目是内定的,即使对券商的服务不满意也无可奈何。更重要的是国企上市带有一定的政治性,是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有关监管部门必须放绿灯,因此用“捡钱”来形容券商的日子一点也不为过。
随着2010年农业银行上市,大型国企尤其是巨无霸央企上市高峰基本结束,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了资本市场的主角,大券商开始从中小券商虎口里夺食,承销保荐费逐渐降了下来。
民营企业对每一项开支都是精打细算,他们ipo通常会货比三家,甚至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券商,他们更在乎性价比和服务质量,更喜欢开门见山的讨论问题,他们不在乎为他服务的券商是不是北大毕业的,更在乎能不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因此券商也逐渐对服务水平尤其是专业水准重视起来,逐渐开始从事务所招聘有审计经验的。尤其是近几年,财务造假频频遭曝光,券商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就更强了,更愿意招聘水平较高的了。
和主板创业板不同,新三板不需要保代签字。目前中国券商,有的把新三板业务和投行业务放在同一个部门,有的是分开的。整体来说,新三板人员的待遇普遍不高,底薪在税前8000到10000之间,极少数特别大的券商底薪给到税后一万二,这个水平是很难吸引到高水平注册的,要知道国内事务所项目经理最低级别的底薪都在税前一万二以上,加上年终奖,一年收入在二十万左右,再加上事务所的业务和收入要比券商稳定,高水平就更不愿意跳槽了。
券商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个标准的新三板团队至少要有四个人,一个,一个律师,一个行研(行业研究员的简称),一个领导,一个团队一年下来平均可以两到三单,每单收入100万,一年才两三百万的收入,扣掉工资费用基本上是亏的,券商做新三板的初衷主要还是为了储备项目,将来做ipo。
因此券商陷入了两难,工资太低招不来人,太高又养不起,结果招来的往往都是些仅有两到三年审计经验的人。
南平证券一共四个投行部,南京两个,bj两个,南京的两个分别是一部、二部,bj的两个分别是三部、四部。
三部既能做ipo,也能做新三板,四部只能做新三板。
听说三部四部原本是一家,后来四部的领导自己有一些项目,便要求分开,总部虽然同意了,但是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