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1/2)
“什么事?”慕容临奇恢复平日里有了靠山,万事不管的状态。
“小六让你把荣安王永远留在平辽关内!”慕容临风语气平静。
“什么?”慕容临奇掏掏耳朵,他没听错吧,把荣安王留在平辽关,不是没事找事。
那种混蛋,不应该第一时间赶出平辽要塞吗?
“大哥,小六没有弄错,这种人防都来不及,怎能留呢!”
“小六当然没有弄错,是你弄错了。”这个笨蛋,还没明白他们的意思。
慕容临奇手磨着腰间剑柄,他弄错了?
留在平辽关内?活的可以,死的也可以!
原涞如此,还真是他想差,没明白过来小六的意思。
荣安王本就与北靖太后和皇帝不和,一心想要完全夺取北靖大权,那么北靖太后一定不想这个人回去。
荣安王于北靖太后和皇帝是威胁,于大齐也是威胁,两方既已联盟,这个隐忧就早点解决掉。
真是件皆大欢喜之事。
“大哥,我明白了,什么时个动手?”
慕容临风收着手中的信,缓缓道:“荣安王还有三五天就能到平辽关,你看看想要在哪里动手。”
“三五天,那我得好好想想,荣安王走的是哪条道?”慕容临奇抽出宝剑,回来擦拭。
“应该会经过龙塘坳。”那里是最合适不过的地方。
百万英魂都在那里看着,能将荣安王留在那里,想来兄弟也是愿意的。
“好,我去安排。”慕容临奇沉稳道。
三哥,你看,小六开始动手了。
荣安王将会跪留在龙塘坳山下,为他的贪婪与残忍赎罪。
荣安王死了,阴旭太子也不会等太久。
那个阴谋的男人,白瞎了一个好名字,他会让世人知道,他和他的名字一样,会成为一个笑话。
小六出海找二哥,你一定要保佑他们平安归来。到时,我们就能一起去龙塘坳看你。
安阳城中流言四起,却让高门显贵关门闭户,拒客往来。
唯百姓津津乐道,镇国将军府大将军慕容皓是先帝之子,是万民之福。
大将军为国立下汗马功劳,让大齐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百姓感激之情胜于皇室。
当今天子虽有守成,多年来靠的却是镇国将军在边杀敌守关,让外强不能踏入大齐一步。
而唯一一次失守,还是内鬼宁亲王放进来的,那是宣帝最信任的亲弟弱。
而当今几位皇子更是不堪,唯一能担得起大任的皇子又在南关牺牲。
这是天不亡大齐。
宣帝那一枝不争气,不是还有镇国将军府这一枝。
宣帝的子子嗣有多不堪,镇国将军府中的下一辈就有多优秀,这是完全不能比的两个极端。
在百姓心中,更希望大齐未来的接班人能够出自镇国将军府。
而京贵可就不这样想。
他们宁愿是一个无才无德的皇子登基,也不希望大齐出一个盛世明君。
主弱臣强。
百官日子自是能过得舒服。没有帝王挟制,做一个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权臣,各种风光便利,不能为外道。
主强臣弱。
他们就得夹子尾巴做人。拥有一个精明强大的帝王,每天的日子都得提心吊胆,一点小事都能找出无数麻烦来,做得好了也讨不到好。
崔大将被宣帝掀在地上的奏章一一拾起,不敢发出丁点声响,陛下是真的生气了。
宫外的流言被大臣写在折子中,上书到金銮殿,要求宣帝彻查,揪出造遥者,严惩企图动揺国本的奸逆小人,还大将军慕容皓一个清白。
所有的大臣都是一致的意见,大将军慕容皓是原定国公府最小的儿子,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而造遥者居心叵测,想要离间镇国将军府与皇室关系,扰乱大齐朝堂,从中谋取利益。
崔大将奏折轻轻放回龙案。
“崔大,括儿明天应该到京了吧?”宣帝不想看案上的折子,沉声问道。
“禀陛下,明天午时大皇子就该到京。”崔大提着心,垂着眼皮恭敬恭敬回复。
皇上从知道大皇子噩耗几乎没怎么合过眼,眼下大齐怕又是多事之秋,朝堂无法安宁主要是镇国将军府,慕容皓陪着宣帝走过几十年,其中情宜,外人自不能明。
可如今有人跳出来说,慕容皓是先帝之子,是大齐王爷,这让宣帝无法接受。
宣帝和慕容皓之间出更裂缝,即意味着大齐朝堂不宁,边关不能,更让敌人有机可乘。
“你安排下去,朕明日亲自出城相迎。”宣帝声音中带着疲惫。
崔大大惊,“皇上!”
抬眼惊愕的看着宣帝,又急急低下。
天子出宫,乃朝中大事大皇子战死沙场,朝中自有追封定论天子出宫相迎,让天下人如何想。
三年前鬼哭林和平辽关两场定邦之战,牺牲将士不下数十万,他们被无声无息葬在边关,朝中只下一道圣旨,连同家属抚恤银两,都一直拖着,到现在朝中才下发不过半数。
战乱中百姓流离,能在这两三年内安定下来,一来是老天还算开眼,年年风调雨顺,只要人勤快,也能糊一家人温饱二来,就是镇国将军府与碧湖山庄几年来的不计得失的努力救济与扶持,才让百姓能过安安稳稳过活。
论实言,崔大打心底里佩服镇国将军府,能得民心如此,也他们自己之功而皇室不被百姓待见,也是他们行事放任所为。
“按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