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孙权投降(1/3)
张温听了刘贤所说的开源节流之语,深思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对刘贤道:“我现在就有一法,可以开源节流。”
刘贤闻言大喜,急忙问道:“不知是何办法?”
张温道:“汉昌王可知在这江东数郡之地,总共三百万军民之中,有多少官吏?多少军户?多少匠户?”
刘贤摇了摇头,道:“只知道各大概,具体数量却不知。”
张温道:“在汉昌王打过来之前,江东共有官吏二万八千七百六十余人,有在籍的士兵八万三千余人。当年孙策为收军心,发布了‘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的军令,军户从此不再纳税、服徭役。汉昌王在荆州,也实行了相同的政策,并加大了抚恤赏赐的力度。此诚乃善政,自当保留。但如此一来,以一名士兵家中五口人计算,八万余士卒,便有四十余万人口成了不再缴纳田税与户税的军户。再加上近三万吏户,这就又是十几万人。”
刘贤点了点头,道:“论起来,我荆州的情况也一样,甚至比江东的负担还重。毕竟孙氏对于战死的士卒都是一次性抚恤了事,而我在抚恤之余,还会再对战死士兵的家属继续免除赋税徭役二十年。这些年我大量征召蛮族为兵,又收编了许多降兵,却极少在荆州本地征召兵员,这就是为了避免对赋税徭役造成太大的削弱。但饶是如此,也常有难以支撑的之感。但方今乱世,正需军人奋战之时,兵力却也不能削弱。先生若是想从这里节流,那是不可行的。”
张温笑道:“我自然不会劝汉昌王裁剪兵力!我真正想请汉昌王裁剪的,是官吏和匠户。”
刘贤有些闻言有些惊讶地看着张温。就听张温道:“江东区区数郡之地,却竟然有近三万官吏,其中许多都是恩荫入官抑或者世家大族强塞进来的,导致人浮于事,冗官极多,不但减少了办事效率,也减少了缴纳赋税的人口,增加了俸禄开支。若是裁汰掉一半官吏,瞬间便能增加一万多户纳税的编户,每年更能节省俸禄一亿多钱。此外,江东有匠户三万人,这些人家中的田地车船店铺是要交税的,但本人却也有俸禄。孙权喜欢排场,身边常养着鼓吹百工数千人,这些不必要的人也可尽数遣散,令其回归农亩。若能如此,将大大减少开支,增加税赋啊。”
刘贤闻言点了点头,随即看了看张温,道:“裁汰冗官,改革人事,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啊!你也是吴中士族中的领军人物,给我提这个建议,不怕被人骂吗?”
张温正色道“我父亲在孙权麾下担任掌管人事的东槽掾,曾多次对我提起过江东的冗官问题,一直想要清理,却又阻力太大,无处下手。直到我父亲去世,这件事也没能办成。我身为人子,岂能不想着完成父亲的遗愿!而事实上,如今江东形势更迭,也正是解决这件事的良机啊!若等到局面安定,孙氏投降,而汉昌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盘接收了这些冗官,到时候再想裁汰可就难了。”
刘贤与庞统对视一眼,当下上前拉着张温的手温言道:“先生是真正在为江东百姓,也是在为我考虑啊。所谓国士无双,说的就是先生这样的人吧!这样,我委任先生为即将成立的扬州刺史府东槽掾,全权负责裁汰冗官,选贤任能,治理江东之事。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屈就?”
张温闻言,也惊了一下,道:“我尚无为官经验,骤然担此大任,大王能够放心?”
刘贤笑道:“先生名重江东,深有人望,我岂能不放心?”
张温迟疑了一下,当即对刘贤跪伏道:“承蒙大王看重,我愿鞠躬尽瘁,为大王安定江东。”
刘贤大喜,当下扶起张温。有了张温归顺,吴中四大家族便有两家倒向了刘贤,其余陆、朱两家虽仍旧站在孙氏一边,却也已经在与孙氏保持距离了。
这一下刘贤心中大定。
就听张温道:“孙权的掾属之中有二人与我素来亲善,也有清理冗官的之心。此二人乃是暨艳和徐彪,还请大王重用他们。”
刘贤笑道:“既是你推荐的,自当任用。”当下刘贤、庞统和张温一起去寻到了暨艳和徐彪,刘贤表达征召之意,张温也在旁劝解,暨艳的父辈当年在孙策攻打江东之时,曾拼死抵抗而亡,因此暨艳虽然迫于生计以及建功立业之心而出仕于孙权,论做事自然是兢兢业业,但论内心其实对孙氏并无太大好感。
如今得张温推荐、刘贤征召,暨艳当即拉着徐彪干脆利落地转投了刘贤。
不仅如此,暨艳还又拉了一帮平素与其交好且经历相似的人一起投了刘贤。
刘贤大喜之下,即封暨艳、徐彪为东槽属,命二人协助张温管理人事。
张温、暨艳、徐彪等人又主动请缨,前去说服孙权归服。刘贤自无不应之理。
却说吴范先见孙权,说了一通天命在汉,孙氏不过是为王前驱的道理,惹得孙权内心惶惑之余又勃然大怒,愤怒地将吴范赶了出去。随后顾徽又来劝说孙权顺应天命,以免江东百姓再遭受刀兵之苦。孙权见吴中顶尖士族的顾家族人也出面了,不由冷笑不已地道:“世家大族果然都是养不熟的狼崽子!我兄长在时,你们说他暴虐好杀,不愿投效。然我掌权以来,对士族多番优容,吴中士族子弟占了江东官吏总数近三分之一。如今我孙氏基业将倾,你们就立即转投刘贤,全无半点忠义之心,你们的圣人教诲呢?你们的诗书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