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咏菊之才(2/2)
忠顺王打量了一会儿,方似笑非笑地道:“你来这个地方,衣饰精致,身上还带着扇子,可见真是风雅之人,难怪你能与北静王交好了。”
剑眉一轩,斜斜看着宝玉,因道:“瞧你这扇子,倒是挺精致的,不知可否借本王一观?”
听了这话,宝玉脸上有片刻的为难,但在忠顺王尖锐目光的注视下,自是不敢拒绝,径直伸手抽出扇子,恭恭敬敬地呈给忠顺王。
忠顺王伸右手接了,“啪”地一声展开扇子,细细打量了两眼,却是一把乌色沉香木扇,镂刻精巧,一面用淡墨描了几朵菊花,疏疏落落,另一面却用楷书题着一首诗,笔迹端端正正,显然极是用心。
忠顺王将扇子拿近,看着那首诗,漫声念道:“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念完,忠顺王细细品味着诗中之意,不由瞳孔一敛,惊愕到不能抑止,整个人恍若神魂出窍了一般。
乍然听到这样的诗,水溶亦为之动容,眸色转深,心中的惊讶、激赏,如排山倒海一般涌来,将他的思绪湮没。
因思:唐诗宋词,自己早已熟读,奉为经典,却从来不知,原来,这世上竟还有如此新颖出众的咏诵之作,比起前人的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寥寥几句,却清新至斯,精雅至斯,能写出这首诗的人,不知是怎么样的人?
由诗见性,想来,这作诗之人若活在当世,必定是文采斐然、淡泊出尘之辈吧?
倘若有生之年,能与这人见上一面,谈论诗词雅事,必定是人生大幸了。
菊依旧,风依旧,景依旧,人已成痴。
他这般痴痴出神,对外事置若罔闻,忠顺王却早已自震惊中恢复过来,定定看着扇子,见右侧用小楷题着《问菊》,落款是:潇湘妃子。
忠顺王抬起头来,直直看向宝玉,目光幽深如昔,透着询问之意,开口道:“这首诗,是否是这潇湘妃子所作?不知这是何人?”
宝玉头上隐有汗水,紧张至极,听到他问话,忙拱了拱手,答道:“这诗原是草民的林姓表妹所作,至于这‘潇湘妃子’四字,原是敝府姊妹聚在一起闲话时,赠给她的雅号。”
听到这里,水溶方才清醒过来,轻轻“呀”了一声,赞叹道:“原来如此,这诗别出心裁,格调清高,我原以为是哪位才子的新作,却没有想到,竟是闺阁之作。嗯,昔有谢道韫咏絮,今有潇湘妃子咏菊,这般绝世才华,即便不说超过谢道韫,至少也是平分秋色。”
忠顺王亦叹为观止,拍案道:“蕙质兰心,不落窠臼,闺阁中能有如此才华,实在难得。”
笑了一笑,脸色缓和下来,随即又啧啧赞道:“这女子必定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才能有如斯文采。”
宝玉本是没有成算之人,听到他们赞赏黛玉,不由得意起来,于是不假思索,脱口道:“这一首《问菊》,原是因我心里喜欢,才特意写在扇子上,以便时刻带在身上。其实,除了这首诗之外,林表妹还有不少诗词,都是锦心绣口,自成一家,让人拍案叫绝。”
听了这番话,忠顺王轻轻“哦”了一声,看向宝玉的目光中流溢出一抹幽光,却依旧含着淡笑,温声道:“你这位表妹,今年年方几何?现在何处?”
水溶观察入微,自是看到了他奇异的神情,心中暗叫不好,一旁的宝玉却是懵懵懂懂,敛了眉眼,恭顺答道:“回王爷,林表妹如今,正居于敝府,今年刚过及笄之龄。”
忠顺王点了点头,凝视着宝玉,想了须臾,意味深长地道:“这样不凡的女子,想必早已经许了人家吧?”
宝玉愕了一下,脸上闪过一抹暗红,隐约带着几许憧憬,默了好一会儿,方摇了摇头,出声道:“因她年纪小,尚未论及婚嫁之事。”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