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五虎山下的英雄(1/2)
在巍峨的西部山区,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五虎山,山脚下那个村庄就叫白虎屯,村子不大,自古就有出武状元的传说。所以,当地有句顺口溜,叫:“骑着红马去转三圈,回到县里能做官。”意思是村里的拳师,只要走出家门,到哪都能升官发财。石家拳也就是在那时兴起的,随着拳术的推广和广泛传播,也铸就了一代代青少年的英雄梦想。
石敬就出生在大山县白虎屯村。他从小在慈父的严厉教育下谨言慎行,虽然身在外地,转业后也很少回家,却始终关心着家乡的建设。而关于他的故事,也有着耐人寻味的传奇性。
石敬兄妹七人,他排行老五,四十多岁,相貌堂堂,一米七八的身材,显得非常魁梧。他年幼时,虽然家庭贫穷,但喜欢玩枪弄棒,师从当地老拳师石守望习练了一身的好功夫,到十四五岁,就把那石家拳打得如火纯青。他从小胆大,有一种勇者无畏的精神,经常说的口头禅就是:“我行!让我来。”九岁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群殴三大“赖子”的二小子,当下就把小家伙打瘸了腿,让这个坏小子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
十七岁那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血气方刚,瞒着家人找接兵领导报名参了军。临走时老父亲勉励他:“儿子啊,都说寒门出栋梁,你可要给我争口气啊!”石敬果不负重望,二年后就在侦察兵对越轮战训练中,凭着一身的好功夫,勇敢顽强,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只身敌后抓了一个女特工,被称之为“孤胆英雄”。□□授予他“一等功”奖励,喜讯飞到家乡,山沟里的人们兴高彩烈,敲锣打鼓为他庆贺,父母脸上有光,逢人就夸,一种幸福和自豪感溢于言1表。之后不久,石敬又被保送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习。2000年8月,部队体制改革,他副团职就转业到省城温泉市,那是个文明古城,800多万的人口,做了一名副科级干部,但乡里人总认为他是一个能成大事,能干大事的人。
回到地方工作的石敬,始终牵挂着生他、养他的那方热土,那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人多地少,思想传统,祖祖辈辈过着一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里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涌现出一大批的抗日英雄。每当他想起家乡、想起那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五虎山下的那条小路,那崎岖不平、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一直通向那耸立的山峦,让他产生无限的眷恋…
“中雨、大雨、暴雨,以至特大暴雨!”2006年8月初,家乡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让人猝不及防。
石敬得到消息,心中焦虑不安,不容分说,拉上妻子赵悦、儿子石五台就急匆匆地往家赶。天刚蒙蒙亮,他们就驱车一路狂奔!驶过一个个村庄,而后是渡黄河,翻山越岭,一路跋涉,夜幕降临,天黑雾大,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继续赶路,直到深夜12点左右,才来到大山县这座古老的小县城。尽管探望父母的心情非常迫切,但路途的艰辛和劳顿只好在城里住宿。
千年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宽阔清澈的护城河围绕着主城区,还有那方圆八百里著名的尖顶型圆柱塔。几十里地开外的地方,就是白茫茫、黑黝黝的“五虎山”,相传山上因五虎雄霸而闻名于世。高高的山顶上,至今保留着一座抗日时期的小炮楼,因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
次日一大早,天雾蒙蒙的,一家人继续往家赶。道路曲折,坑坑洼洼,路两边随处可见大雨过后的痕迹。他们走过了几个村,又翻过了一座小山包,终于来到五虎山下的那条小路上。
人还没到家,就又下起了毛毛细雨。而展现在眼前的一幕更让人触目惊心,那是洪灾过后的一种凄凉。
小路上泥泞不堪,村口横七竖八散落着从山上冲下来的枯枝、树叶和木桩,大大小小不规则的石块遍布在村口。村里一些陈旧老房已经坍塌,路两边随处可见残墙断壁,低洼处有积水,满目疮痍,一些村民还在收拾着自家损毁的庭院。
村子里街道窄,巷子汽车停靠在一处坡梁上。在大哥和嫂子的引领下,提着鞋,赤着脚,踮着脚尖来到家。
小雨淋湿了一家老小,洪水过后家庭团圆,心情显得格外沉重,但更加亲切。大老远的孩子就在一边喊:“爷爷!”、“奶奶!”
“家里都好吧?”石敬简单的一句问候,立即引起了老人家的无限心酸。老父亲拉着他们的手老泪纵横:“嗨!咱村里这回可真的遭难喽,不过人没事,受点灾也没啥!”看老人如此说,石敬少许得到些安慰。
家中陈设简单,没有了过去的欢乐气氛,老父亲也没有和过去一样见面就问,“孩子又升了吗?”家里人把当官看得很重,在他们眼里,好像只有当官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所以自从石敬当兵那年起,父母就把全部的期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村里人也期盼着石敬在外面能混出个人样来,能当官,当个好官,最好能当个大官,不光是家里人能沾上荣光,小山村也有希望改变这多年来贫穷落后的模样。
石敬冲着两位老人说:“看见你们我心里就踏实了,您看我能帮家里做点什么?”说着拿出来一大堆好吃的。
老母亲疼爱地说:“你们就呆着吧!我就喜欢大孙子来看我。”说着激动地抚摸着孩子的头。
“村里损失咋样啊?”
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