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举棋不定的张温(1/2)
武功一战对于汉军来说可谓是战果辉煌,数万羌人当场投降,同时汉军还拿到了超过两万颗首级。这些首级的提供者大部分来自于先零羌等羌人部落和卢水胡的人马,这也让原本就有些气血不足的先零羌经过段颎的洗礼后再一次超级大放血。经此一役,按照对于羌人甚是了解的董卓判断,五年内恐怕单凭其一族之力已经无法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了。
当然,其实这一次先零羌的实力本就不是羌人联军中实力最强的,其能够参与到这次反叛之中更多的是为了借重这个部落那对于汉王朝孜孜不倦的反抗精神。也就是说这个部落已经成为了一种反抗大汉精神的火种,只要这个部落还能够存在,那么不管其势大还是势小,到了有羌人部落打算反叛的时候总会有人想起他们。甚至他们自己的号召力就不容小觑。
或许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损失并不是他们部落这一战战死了多少人马,而是他们的首领也就是拥有李书实看到的那个距离陨石坠落最为靠近的颇为豪华的帐篷里的人死于此役。首领一经死亡,而且想来那个首领也来不及确立遗嘱遗命之类的东西,所以可以预见到的是,先零羌对于下一代领导人的争夺将会相当的激烈,甚至就此分裂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而对于卢水胡而言,虽然损失不小,但是考虑到他们雇佣军的身份,汉王朝也无法将他们怎么样,同样他们也不会对汉王朝产生多大的怨言,两方的关系可以说相当的微妙。
至于来自湟中的那些原本是大汉最为倚重的号称“义从”的雇佣兵们,因为营帐位置的关系反而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而且因为经常和大汉的军队一同作战,学习了不少大汉名将们的治军方略,虽说只是些皮毛,但是却也大大提高了这些羌人的狡猾程度,再加上还有边章和韩遂这样的智谋之士的辅佐,对于这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也是最为迅速和准确。
所以这样一盘算,似乎虽然大汉这边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所有参战人员都可以获得令他们开心的赏赐,可是实际上他们所取得战果与此战的影响完全不成比例。
于是一个让张温感到万分棘手的问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是继续征伐还是就此班师。
原本对于其他人而言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可是对张温来说却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选择。
首先这场仗已经打赢了,即使再怎么苛刻的人都必须承认这是一场大胜,不论从俘虏的数量还是杀敌的数量都足以让张温获得至少一个县侯的奖励,只要他没那么清高。
于此同时,虽然说敌人只要得到休养就仍能够卷土重来,但是受到陨石天罚的影响,现在的羌族联军的士气可谓是相当的低落。由此张温可以断定,如果现在挟大胜之势收兵的话,那么对方两年之内基本上不太可能再次入寇,毕竟天罚的影响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虽然此时班师的弊端同样很大,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张温本身并不是一个出色的主帅,他能够获得如今的成绩除了善于用人且前线将士奋勇搏杀外运气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哪一天失去了幸运之神的庇护,张温估计自己就很有可能就这么交代了。
说起来张温的遭遇有些与李书实相类,只不过李书实身为穿越者知道一些成名人士的资料,而且还能够探轻易查出对方的潜力并加以招揽,所以手下人员的平均水平远胜张温,更别说他身边还有贾诩、程昱这样在东汉末年放射出璀璨光芒的顶级谋士。所以,张温注定无法成为李书实这样的军阀,自然对驾驭这场战争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那么,趁着敌方无力反扑的时候率兵班师,或者让朝廷换一个水平更高的主将,这样既能让他张温功成名就,急流勇退,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西凉战事不会因为他的能力而重新陷入糜烂。只不过会不会在今后的风评中增加一句“张温是个胆小鬼”什么的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张温很纠结,只是军情如火,容不得半点迟疑,毕竟还有数万敌军主力正在向西溃逃中。
而在纠结的张温的身旁,是望着全军主帅万分无语的陶谦。虽然他一直觉得张温是一个没什么担当的软蛋,可是没曾想他是如此的胆小怕事。
在陶谦看来,敌军因为陨石事件俨然已经丧胆,而张温麾下不论是董卓、孙坚、周慎、徐荣、吴匡、鲍鸿都有着不俗的统兵能力,此时正该一鼓作气消灭对手,收复失地。
虽然大家已经各自领着兵马前往追讨,可是因为没有张温明确的将领,所以大家心中都有些犯嘀咕,到底应该怎么打,打到哪种程度,追击部队中各部队究竟应该如何协调分工,这些可都是主帅必须做出决断的。要知道如果追击部队有个什么闪失而又没有主将的命令的话,那么罪责可都在前线将领的身上,所以除非有着绝对的自信,否则没人愿意担这个风险。
更别说羌人虽然溃散,但是战力最强的湟中义从们损失并不大,一旦他们喘过气来利用追击部队互不统属的机会打上一两个反击,那么汉军之前所积累的胜势也将在顷刻间消失殆尽。“主帅既然咱是没有什么指示,那么就请恕谦咱是告退了。”
实在是受不了温吞的张温,陶谦觉得自己还是眼不见为净比较好。
“恭祖,你我在一起怎么说也有半年的时间了,相互之间虽不能说是过从甚密,但好歹也算有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