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文艺和商业(求订阅)(1/1)
关于这场论坛的报道很快就出现在各路媒体上。
韩三坪在论坛开始的那段对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结,最多就是有心人看了看。
就像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除了体制内的以外,也没有什么会去关注。
中场那段商业片导演和第六代导演之间你来我往的辩论发言才是媒体眼中这场论坛的精华所在。
两方虽然没有在论坛上当场对骂,但是呈现的效果其实和对骂也差不了许多。
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之争,这个话题并不新鲜。
中国电影1993年开始市场化改革以后就一直存在,就在这一年,电影局颁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原来的国有制片厂可以自行销售影片,算是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此时的国产电影大致中主旋律和文艺片占据了主流,商业电影主要是港岛电影和好莱坞电影。
九十年代最有名的商业电影导演只有一位,那就是冯钢炮。
老谋子、陈恺哥等第五代导演还在自己的文艺圈子里忙忙碌碌。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中国电影界,导演、演员、影评人等等是一百个看不上商业电影。
电影可是艺术,怎么能和这些一身铜臭味的事情混为一谈。
《泰坦尼克号》、《珍珠港》等好莱坞大片把国产电影杀了个片甲不留以后。
电影人才发现这可不行,市场都让好莱坞大片占领了,他们还玩蛋去啊!
这才有了老谋子、陈恺哥等人的大片尝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这一批人算是商业化的先驱。
也就是这几年文艺电影混得着实很惨,这些原来依靠文艺片混日子的导演和影评人才会这么义愤填膺。
时不时地挑一挑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之间的高下。
呼吁政府关心文艺电影,呼吁社会支持文艺电影。
反正是断断续续地打了好几年的嘴仗了。
状态提示: 第四百五十七章 文艺和商业(求订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