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锦囊妙计(1/2)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虞部曲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马,欲为刘虞报仇。
因燕国阎柔素有恩义,众人便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
阎柔招集鲜卑、乌丸等兵马,共得汉兵、胡兵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之北,大败公孙军,斩杀邹丹。
乌桓峭王亦率其部落之人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随鲜于辅迎接刘虞之子刘和,联合袁军,合兵共十万,攻打公孙瓒,大败公孙瓒于鲍丘,斩二万余。
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公孙瓒所置长官,与鲜于辅、刘和兵联合。
公孙瓒屡战屡败,遂逃回易京,筑城坚守,龟缩不出。
公孙瓒自居坚城之中,斥去左右,令男人七岁以上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其内,又囤积粮谷三百万斛。
公孙瓒又令妇人习为大声,使声音能传出数百步,用来传达命令。
公孙瓒又疏远宾客,致使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谋臣猛将皆渐渐疏远。
眼下,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遂为别军主将,然军令皆要出于公孙瓒之手方可,故而公孙续眼看着公孙军一盘散沙,却又无能为力。
正在束手无策之计,赵云前来,无异于给他带来了希望。
赵云听完公孙续讲述,不禁皱眉。
公孙瓒筑城自困,显然是已然心死。
如何才能说动公孙瓒出城,率领大军,奔袭真定城外之袁军呢?
赵云一时逡巡无计,公孙续遂叫来长史关靖商议。
那关靖言道:“如今公孙将军自困城中,家人不顾,将士离心。若说还有人能够说动于他,只有他的三个结义兄弟,或可一试。”
赵云问是谁?
关靖道:“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
赵云道:“三者何人也?如何赵云从未听过?”
关靖概叹道:“此三人皆碌碌无名之辈,只是与公孙将军趣味相投耳。赵将军从未听过,亦是自然。”
赵云遂问:“那此三人眼下何处?”
关靖道:“鲜于辅军营之中。”
“鲜于辅营中?”赵云不解。
关靖道:“数月前,公孙将军与刘虞旧部渔阳人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乌桓峭王大战,兵败,撤退之中,大军多有被俘者。其中就有公孙将军的三位结义兄弟刘纬台、李移子、乐呵当。公孙将军失此兄弟,以为从此生无乐趣,遂自建坚城,深居不出,心如死灰矣。”
赵云寻思一翻,道:“如此说来,若是我等将公孙将军三位结义兄弟救出,当可说服公孙将军出城,重整旗鼓,打败刘军与袁军?”
关靖道:“然也。”
赵云道:“既如此,我当设法以求之。”
公孙续遂躬身一揖,拜道:“公孙续先行谢过子龙大哥。”
赵云道:“公孙贤弟不必多礼,赵云此番前来,出手相助,实为有事相求。”
公孙续道:“若能让我公孙军重整旗鼓,打败刘和、鲜于辅以及袁军,小弟我当说服父亲,竭尽全力,相助子龙兄。”
赵云遂道:“有贤弟此言,云亦当竭尽全力。”
与公孙续、关靖商议过,赵云暗自琢磨,不得要领。
忽然想起出真定之时,刘协赐予的锦囊妙计,以为此时当是关键时刻,遂拆开细看。
单见那绢书之上,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侍中和,汝父幽州牧刘伯安救驾大军在何处?便请随子龙前来救驾,钦此!”
书文下方,盖章宝方御印。
赵云大惊,半晌说不出话来,暗暗心惊道:“莫非……莫非真定城中刘伯融乃是当今天子?”
赵云虽则未敢轻易相信,然则手中绢书,的确乃是皇帝圣旨。
与此同时,赵云对于刘协之深谋远虑,敬佩不已。
从此圣旨来看,赵云出城之时,刘协已然知晓,围困公孙瓒之人,便是这刘和。
他此番前来借兵求援,阻挡公孙瓒出兵之关键,也在这刘和身上。
有了这道圣旨,赵云心中当即通明。
赵云在营中饱餐一顿,并不歇息,只管趁着天黑,问明刘和中军大帐所在,连夜告辞,前去求见。
赵云跑到刘和营中,时辰已近子时。
解围之事甚急,此间形势复杂,不能稍有倦怠。
赵云遂连夜求见。
守门将士,坚决阻止,赵云无奈,遂于城门口大将起来。
守门将士被打,守夜校尉前来鏖战,果然不多时,便惊动刘和。
刘和听说有人求见,止住刀兵,叫赵云进入大帐。
赵云屏退左右,昂然道:“刘和听旨。”
刘和一惊,看到赵云手中握着一道白色绢布,并不像皇家圣旨,似有疑问。
赵云愠怒道:“刘和听旨!”
刘和不敢违抗,急忙跪伏于地,道:“刘和在,请天使宣读圣旨。”
赵云遂将圣旨宣读一遍,叫刘和起身,道:“刘侍中,圣旨宣读完毕,子龙想问侍中,意下如何?”
刘和不敢直言回绝,遂问起天子之事。
赵云据实相告。
刘和道:“只是那公孙瓒,险恶非常,逼迫天使段训,杀我父亲,灭我全家,此仇不共戴天,我岂可不报?”
赵云遂道:“刘伯安大人,尽忠职守,大义为先。目下,天子有难,莫非侍中大人欲携私仇而废大义耶?若当真如此,伯安大人九泉之下,岂能瞑目?”
刘和低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